
[relieve; succor] 救濟撫恤
救恤難民
見“ 救恤 ”。
亦作“ 救卹 ”。救濟撫恤。《三國志·魏志·張範傳》:“救恤窮乏,家無所餘,中外孤寡皆歸焉。”《新唐書·南蠻傳中·南诏下》:“ 安南 之陷,将吏遺人多客伏溪洞,詔所在招還救卹之,免 安南 賦入二年。” 宋 司馬光 《應诏言朝政阙失狀》:“民窮困已極而無人救恤,羸者不轉死溝壑,壯者不聚為盜賊,将何之矣。”
“救恤”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ù xù,其核心含義是救濟撫恤,主要指對處于困境或遭受災難的人群提供物質幫助和關懷。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曆史文獻中的使用
字形與近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或書法寫法,可參考《三國志》《新唐書》等文獻,或查看相關書法作品。
救恤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救濟和安撫人們的困境、痛苦或困苦的行為。它體現了對他人的關懷和善意,希望能夠幫助他們擺脫困境。
拆分部首和筆畫救恤的部首是手,并且它的筆畫數目是6畫。
來源救恤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坤卦》中,意為辨析是非、争鬥釋難。後來逐漸引申為行善、救濟困苦的意思。
繁體救恤的繁體字是「救卹」。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救恤一詞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它的舊字形是「救恤」的本字缺少「手」部的上半部分,以及「舌」的「舍」字旁。
例句1. 社會應當加強對貧困人群的救恤,幫助他們改善生活。
2. 在自然災害中,人們互相救恤,展現出世間的溫暖和善心。
組詞救恤的相關詞語有:救助、救濟、救援、救世、救助金。
近義詞救恤的近義詞有:救濟、助人、救助、救援。
反義詞救恤的反義詞是無視、冷漠、不關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