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背恩忘義 ”。 元 無名氏 《謝金吾》第三折:“不想他背義忘恩,更待幹罷。”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死忠》:“我為汝父忠臣,西破強 楚 ,南服勁 越 ,名揚諸侯,有霸王之功。今日背義忘恩,反賜我死。” 清 洪昇 《長生殿·罵賊》:“那滿朝文武,平日高官厚祿……那一件不是朝廷恩典,如今卻一箇箇貪生怕死,背義忘恩,争去投降不疊。”
“背義忘恩”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該成語多用于批判忘恩負義的行為,常見于文學、曆史評論或道德譴責場景,需注意其貶義色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使用案例,可參考《謝金吾》《長生殿》等原著,或查閱漢典、成語詞典等工具書。
背義忘恩是指背離道義,忘記對别人的恩情,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背(衣服)的部首是月,總共有11畫;義的部首是丶,總共有3畫;忘的部首是心,總共有7畫;恩的部首是二,總共有4畫。
來源:背義忘恩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中國古代,忠誠、誠信、感恩是重要的道德觀念,背義忘恩被視為違背道德準則的行為。
繁體寫法:背義忘恩(繁體字中的“義”是“義”的繁體字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背義忘恩在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隻是部分筆畫有所區别,不過整體結構和意義并無變化。
例句:他背義忘恩,竟然向曾經救過他的人伸出冷漠的手。
組詞:背信棄義、忘恩負義、背離道義、忘記恩情。
近義詞:背信棄義、忘恩負義、失信背約。
反義詞:知恩圖報、忠誠感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