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底止的意思、底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底止的解釋

(1).終止。《詩·小雅·祈父》:“胡轉予于恤,靡所底止?”《左傳·宣公三年》:“天祚明德,有所底止。”底,一本作“ 厎 ”。 清 黃爵滋 《敬陳六事疏》:“若不如此嚴禁,臣恐此患竟無底止矣。”

(2).指休止的地方;住所。 明 高攀龍 《書僧卷》:“其徒之道經于此者,獲有底止,無飢渴之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底止”是一個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1. 基本含義

    • 終止、盡頭:指事物或狀态的結束,如《詩經·小雅·祈父》中“胡轉予于恤,靡所底止?”意為“為何讓我陷入憂患,痛苦沒有盡頭?”()。
    • 住所、栖身之處:引申為休止的地方,如明代高攀龍《書僧卷》提到“獲有底止,無饑渴之虞”,指僧人途經此地有了落腳之處()。
  2. 用法與例句

    • 古代文獻中多用于表達“無休止”或“無歸宿”,如《左傳·宣公三年》“天祚明德,有所底止”,強調天命有終()。
    • 現代偶爾用于正式語境,如“到3月底止”表示截止時間()。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重編國語辭典》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底止》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停止”或“終止”。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廣”部,右邊為“止”部。它的拼音為“dǐ”和“zhǐ”,其中“dǐ”rúyǐ底細、底線,表示深入的意思;“zhǐ”rúǐ停止、終止、完畢,表示結束的意思。 《底止》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漢字。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底止」,與簡體字保持一緻。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底部的“止”部分會使用更傳統的形式,如标志性的曲線線條,而不像現在的形式那樣是直線。 以下是一些使用《底止》的例句: 1. 我們要底止不前,不畏艱險。 2. 隊伍終于底止了前進,休息片刻。 3. 他的熱情不會底止,一直追求自己的目标。 與《底止》相關的組詞包括:底線、底細、底裡、底本等。近義詞可能包括:終了、停下、告終等。反義詞可能包括:開始、繼續、前進等。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你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