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經家的意思、五經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經家的解釋

漢 以來對今文經學家的稱呼。《後漢書·賈逵傳》:“五經家皆無以證圖讖明 劉氏 為 堯 後者,而《左氏》獨有明文。”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儒》:“至 漢 則五經家復以其術取寵,本末兼隕,然古文家獨異是。”參見“ 今文經學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經家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内涵的學術術語,主要從兩個層面理解:

  1. 指代官職:“五經博士”的别稱 漢代朝廷為推崇儒家經典,設立專門官職“博士”負責教授與研究。漢武帝時采納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于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正式設立“五經博士”,即《詩》、《書》、《禮》、《易》、《春秋》五部儒家經典各置博士官一員。這些博士官及其職位,即被稱為“五經家”。他們不僅是官方認定的經學權威,也負責太學的教學與人才選拔(如察舉“明經”科)。此官職設置标志着儒家經學在官方意識形态和教育體系中核心地位的确立。 來源依據:《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後漢書·百官志二》均有對博士官職的記載;《漢書·武帝紀》及《董仲舒傳》反映了“獨尊儒術”與設立五經博士的背景。

  2. 指代學派:研究并傳授“五經”的經學派别 更廣泛地說,“五經家”泛指以傳授、研究和闡釋《詩》、《書》、《禮》、《易》、《春秋》這五部儒家經典為宗旨的學者群體及其形成的學術流派。尤其在漢代今文經學盛行的時期,“五經家”是當時學術的主流。他們注重闡發經典中的“微言大義”,服務于現實政治(如論證“天人感應”、大一統思想),并形成了嚴格的師法、家法傳承體系。與後來興起的以古文經書為研究對象的“古文經學”家相區别。 來源依據:《史記·儒林列傳》、《漢書·儒林傳》詳細記載了漢代五經傳授的師承與流派;清代皮錫瑞《經學曆史》對漢代今文經學(即五經家之學)的特點有系統論述。

核心特征與學術意義:

“五經家”一詞,狹義上特指漢代官方設置的“五經博士”官職;廣義上則指代漢代及以後以研究和傳授《詩》、《書》、《禮》、《易》、《春秋》五部儒家經典為核心,尤其代表今文經學傳統的學者群體與學術流派。它體現了儒家經典在傳統中國學術與政治生活中的崇高地位和深遠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

“五經家”是漢代以來對今文經學家的特定稱呼,主要指研究、傳承《詩》《書》《禮》《易》《春秋》五部儒家經典并以今文(漢代隸書)書寫的學者群體。以下為詳細解釋:


核心定義與背景

  1. 詞義來源
    “五經家”一詞最早見于《後漢書·賈逵傳》,原文提到:“五經家皆無以證圖谶明劉氏為堯後者,而《左氏》獨有明文。” 這裡指出,五經家因未能以“圖谶”(漢代流行的預言學說)證明劉氏皇權的正統性,反而古文經學(如《左傳》)提供了更直接的依據。

  2. 與今文經學的關系

    • 今文經學以口耳相傳的經典為主,用漢代隸書寫成,強調經世緻用,注重闡發經典中的“微言大義”。
    • 古文經學則推崇先秦古文字書寫的典籍,注重文字訓诂與曆史考證,兩者在漢代形成學術對立。

學術特點與影響


補充說明

總結來看,“五經家”不僅是一個學術派别的代稱,更反映了漢代經學與政治、社會思潮的複雜互動。

别人正在浏覽...

百蟲倉百思不解悲良弓悲鄰笛變數丙綸不露樸踩高竿操赢緻奇曹主長局趁意饬歸沖龍玉寵召出羞辭不達意掉頭斷葘房宴反虞廢王風靡一時隔世挂箭冠婚荷擔荒餘火筒湔裙簡在帝心今文學盡早蹶失舉足來函樂謌梨花簡陵園六詩六誓路線密慮橋堍青抗先賽馬三多三湯五割塞責神鬼時激瘦削舒顔司人送橫算盤蘇鐘檀府小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