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賒遲的意思、賒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賒遲的解釋

延緩;拖延。 晉 陶潛 《和胡西曹示顧賊曹》:“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賒遲。”《晉書·郗鑒傳》:“若此計不從,使當頓兵 河 濟 ,控引糧運,令資儲充備,足及來夏,雖如賒遲,終亦濟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賒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賒遲(shē chí)表示延緩、拖延,多用于描述時間或行動的推遲。該詞由“賒”(延期、遙遠)和“遲”(緩慢)組合而成,強調因客觀條件或主觀策略需要而延後。


字義分解

  1. 賒(shē):
    原指買賣時延期收付款項,引申為時間或空間上的遙遠(如“萬裡休言道路賒”)。
  2. 遲(chí):
    表示緩慢、滞後(如“遲緩”“事不宜遲”)。
    兩字結合後,整體含義偏向“因長遠考量而主動延緩”。

文獻用例

  1. 晉代陶潛《和胡西曹示顧賊曹》:
    “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賒遲。”
    → 描述等待秋收的漫長過程,體現時間上的延緩。
  2. 《晉書·郗鑒傳》:
    “雖如賒遲,終亦濟克。”
    → 指軍事行動因物資籌備而推遲,但最終成功。
  3. 《資治通鑒》:
    “控引漕運,俟資儲充備……雖如賒遲,然期於成功而已。”
    → 強調為保障後勤而延緩行動的策略性。

近義詞與語境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用例和權威詞典定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陶淵明集》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賒遲

賒遲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赤并手,共7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的過程中。在繁體字中,賒遲的寫法為賒遲。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賒遲的形狀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賒的寫法為赤手,表示了財務上的延期付款。而遲則是由辶部與耳部組成,辶部表示行走,耳部則表示了時間的長久流逝,因此遲的意思引申為延後。

下面是一些關于賒遲的例句:

1. 我賒了1000元給他,他答應下個月還。

2. 請你把付款日期賒遲一周。

3. 他一再賒延付款期限,讓客戶對他的信用産生了質疑。

與賒遲相關的一些組詞有:

1. 賒賬:指延期付款的欠帳。

2. 賒購:指購物時選擇延期付款的方式。

3. 遲延:指延遲或推遲行動或事件。

4. 提前:與遲延相反,意為提前進行某事。

5. 及時:意為準時或在規定的時間内完成某事。

總而言之,賒遲是一個形容財務上延期付款和行動上的遲延的詞語。通過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發現它的來源和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在繁體中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這個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