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通洩 ”。
亦作“ 通洩 ”。1.疏通宣洩。《晉書·束晳傳》:“又如 汲郡 之 吳澤 ,良田數千頃,濘水停洿,人不墾植。聞其國人,皆謂通洩之功不足為難。”《宋史·食貨志上一》:“開濬畢功,通洩積水,久浸民田露出堘岸。”
(2).透露,洩露。 明 王世貞 《皇明異典述十·罷輔臣特敕》:“前歲 忠 ( 高忠 )代 言 ( 夏言 )進玉器祝壽,朕已疑其與彼同計矣,今果通洩朕言,不具敕稿,果無例耶?”
“通洩”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主要包含以下兩類解釋:
疏通宣洩(水利/自然現象)
指通過人工或自然方式疏導水流、排洩淤積。常見于古代水利工程記載,例如:
透露、洩露(信息/秘密)
表示隱秘信息的意外流出。例如:
在中醫理論中,“通洩”指通過通便清除體内熱邪的治法,具體包括寒下、潤下、增液瀉下等方法(如使用大黃、芒硝等藥材)。
如需進一步解析特定文獻中的用法,可提供具體上下文。
《通洩》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個含義。它主要指的是信息的傳遞和洩露。
《通洩》的部首是「辶」,它是一個獨立的偏旁部首。此外,《通洩》總共有10劃。
《通洩》一詞源于古代漢語,由「通」和「洩」兩個字組成。其中,「通」表示傳遞、聯繫的意思,「洩」表示流出、透露的意思。
《通洩》的繁體字為「通洩」。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通洩」的字形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漢時期,「通」的寫法為「⿰辶㳄」;在東漢時期,「洩」的寫法為「昔曰水」。
以下是一些使用《通洩》的例句:
1. 他的舉動讓公司的内部消息洩露了出去。
2. 我們需要一種安全的通信渠道,以避免敏感信息被通洩。
與《通洩》相關的組詞有:
1. 通信:信息的傳遞和交流。
2. 洩露:透露、暴露秘密或機密信息。
3. 通告:通過特定的方式傳遞信息給特定的人群。
4. 通道:用于傳遞物質或信息的路徑。
與《通洩》的近義詞有:傳遞、交流、流露。與《通洩》的反義詞有:封閉、保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