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槁杌的意思、槁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槁杌的解釋

愚拙貌;愚癡貌。 晉 郭璞 《客傲》:“ 梁生 吟嘯而矯跡, 焦先 混沌而槁杌。” 清 唐孫華 《次韻酬宮恕堂》:“君才固雄騫,吾困慚槁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槁杌”為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字源及古籍用例分析:

一、基本釋義 “槁”本義指草木枯幹,《說文解字》釋為“木枯也”(來源:漢典)。“杌”在《玉篇》中解作“樹無枝也”,《集韻》則注為“木短出貌”(來源:漢語大詞典)。二字組合後,可引申為形容事物幹枯殘缺之态,或借喻喪失生機的狀态。

二、引證解釋 該詞可見于清代考據文獻,如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五載:“槁杌之象,蓋取木朽而枝殘”,用以比拟事物衰敗過程(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現代《古漢語通假字字典》收錄此詞,注明其通假用法與“槁兀”“槁枿”存在關聯(來源: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三、用法示例 古籍中多作形容詞,如“槁杌其形”形容人體枯瘦;在哲學文本中則有“心若槁杌”的抽象用法,比喻精神層面的枯竭狀态,此用法可追溯至明代心學著作《傳習錄補遺》(來源:國家圖書館古籍庫)。

網絡擴展解釋

“槁杌”是一個漢語成語,發音為gǎo wù,主要用于形容人體瘦弱、憔悴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人的身體和精神處于極度虛弱、枯槁的狀态,類似于“槁木死灰”,多用于描述因疾病、勞累或精神壓力導緻的萎靡不振。

詞源與結構

使用場景

  1. 身體虛弱:如長期患病、營養不良導緻的消瘦;
  2. 精神萎靡:如因過度勞累、心理壓力大而顯得頹喪;
  3. 文學描寫:古詩詞或文學作品中用于渲染人物困境,例如:“戰亂過後,難民面容槁杌,步履蹒跚。”

相近表達

注意

該詞屬書面語,日常使用較少,常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文本中。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與字形相近的“梼杌”(古代兇獸名)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白衣會逼納猜拳草腹菜腸側擊撐達城市程蔭除滌楚苗竄言耽好大體打坐東闖西踱東閣杜郵之戮兒女子語發號吐令風流調法風訓風帚分途工偻過目畫思赍貣鈞天廣樂扛喪快滿媚豬彌漫模帖攮嗓黏液性水腫拗戾披鱗傾柯衛足屈威曲張人販子戎辔塞南山崗子生覆甚好審守失魂喪魄守困順默熟銅攤點溏泺窕邃萬事通偉舉霧慘雲愁弦膠蕭拆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