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對已故曾祖的尊稱。《禮記·祭法》:“曰皇考廟。” 孔穎達 疏:“曰皇考廟者,曾祖也。” 清 黃宗羲 《金石要例·書祖父例》:“ 範育 《呂和叔墓表》稱曾祖為皇考。”
(2).父祖的通稱。《詩·周頌·雝》:“假哉皇考,綏予孝子。” 孔穎達 疏:“考者,盛德之名,可以通其父祖……此與《閔予小子》非曾祖,亦雲皇考者,以其散文取尊君之義,故父祖皆得稱之。”
(3).對亡父的尊稱。《禮記·曲禮下》:“祭……父曰皇考,母曰皇妣。”《楚辭·離騷》:“帝 高陽 之苗裔兮,朕皇考曰 伯庸 。” 王逸 注:“皇,美也;父死稱考。”《南史·宋紀上·武帝》:“皇考 翹 ,字 顯宗 ,郡功曹。” 宋 歐陽修 《泷岡阡表》:“惟我皇考 崇公 蔔吉於 瀧岡 之六十年,其子 修 始克表於阡。” 宋徽宗 始專用于皇家。《日下尊聞錄·西峰秀色》:“﹝ 高宗 純皇帝 ﹞詩注:‘是地軒爽明敞,戶對 西山 ,皇考最愛居此。’”《清史稿·世祖紀二》:“皇考賓天,朕止六歲。”
“皇考”是古代漢語中的稱謂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演變,具體可從以下幾個角度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禮記》《廣雅·釋诂》等典籍,或查閱權威曆史注釋()。
《皇考》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皇”和“考”兩個部分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兩個部分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其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 “皇”字的部首是“白”,總共有九畫;
- “考”字的部首是“老”,總共有四畫。
“皇考”源自于中國曆史上科舉制度中的考試稱號。“皇考”指的是皇帝親自主持的科舉考試,通常用來選拔官員和士人,其地位和重要性超過了一般的科舉考試。
在繁體字中,“皇考”對應的字形保持不變,仍然是「皇考」。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相應地,“皇考”的古時候漢字寫法也有所不同。不過,這種變化并不會改變字的含義。
- 在古代中國,很多年輕人為了參加皇考,日夜苦讀。
- 他經過長時間的奮鬥,最終考中了皇考,成為一名官員。
- 太皇考批:指皇考期間皇帝對考生所做的考核和評價。
- 皇考殿:指皇帝在舉行皇考時所駐足的地方。
- 皇試:指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
- 普考:指一般的科舉考試,相對于皇考而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