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颠蹶的意思、颠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颠蹶的解釋

亦作“ 颠蹷 ”。1.颠倒失次。《管子·小匡》:“ 桓公 懼,出見客曰:‘天威不違顔咫尺, 小白 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恐颠蹶於下,以為天子羞。’”

(2).倒仆;跌落。《戰國策·齊策三》:“颠蹶之請,望拜之謁,雖得則薄矣。” 鮑彪 注:“颠,倒;蹶,僵也。言其請救之急。” 晉 葛洪 《抱樸子·交際》:“芘之而誤者,譬如蔭朽樹之被笮也,彼尚不能自止其颠蹶,亦安能救我之碎首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胡四相公》:“正回惑間,又一石子落,中巫,颠蹷。” 何垠 注:“颠,倒也。蹙音厥,僵也。”

(3).困頓挫折。 漢 桓寬 《鹽鐵論·疾貪》:“百姓颠蹶而不扶,猶赤子臨井焉,聽其入也。若此,則何以為民父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兇》:“翌日,敕以 磻叟 誣罔上聽,訐斥大臣,除名為民,流 愛州 。 磻叟 雖至颠蹶,輒不敢以其道自屈。”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早年氣盛,鋭於進取,自謂卿相可立緻,卒緻颠蹶。”

(4).覆亡;毀滅;失敗。《明史·曹文诏周遇吉等傳贊》:“ 曹文詔 等秉驍猛之資,所向摧敗,皆所稱萬人敵也。大命既傾,良将颠蹶。” 清 顧炎武 《天津》詩:“嗚呼事一乖,宇宙遂颠蹶。”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保路運動·湘路紀事》:“倘第一問題即遭颠蹶,将來牽動全局,貽笑遠人,萬萬無以自解。”

(5).猶颠狂。《朱子語類》卷一○四:“如今都教壞了後生,箇箇不肯去讀書,一味颠蹷沒理會處,可惜!可惜!” 明 劉基 《天說下》:“是故瘥癘夭劄,人之病也,狂亂反常,颠蹶披猖,中天之病氣而不知其所為也。”

(6).動蕩不平貌。 漢 焦贛 《易林·大有之萃》:“雀行求食,出門見鷂,颠蹶上下,幾無所處。” 宋 秦觀 《海康書事》詩之九:“怒號兼晝夜,山海為颠蹶。”

(7).指行走不平穩貌。 許傑 《台下的喜劇》:“ 二木 老婆緊抱起她的小孩,在密集着闆凳的中間,颠蹶的走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颠蹶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彙,既可用于描述具體動作,也可引申為抽象概念。以下是其詳細釋義:

  1. 基本釋義:跌倒、摔倒

    該詞本義指人或物體因失去平衡而倒下。《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傾跌、跌倒”,常見于描述意外摔倒的場景,例如“山路崎岖,行人颠蹶”。

  2. 引申義:挫折、失敗

    在抽象語境中,“颠蹶”比喻事業或計劃受挫。《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指出其可引申為“困頓、挫敗”,如“仕途颠蹶”形容人生際遇不順。此用法多見于文學作品中,強化了詞彙的隱喻性。

  3. 詞源與構詞分析

    單字“颠”本義為頭頂,後衍生出“跌落”之意;“蹶”原指足部受創,後擴展為“挫折”。二者結合後,既保留具體動作描述,又通過詞義疊加形成抽象含義,體現了漢語複合詞的構詞特點。

  4. 現代用法示例

    當代語境中,該詞常用于書面表達或文學創作。例如:“企業因決策失誤而颠蹶”,既符合本義中“失衡”的意象,又契合引申義的失敗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颠蹶”是一個多義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釋義

    • 颠倒失次:指事物或言行失去正常秩序。如《管子·小匡》中齊桓公擔心自己“颠蹶于下”,即言行失态。
    • 跌倒、跌落:表示身體失衡或物體墜落。《戰國策·齊策三》用“颠蹶之請”形容急切求救的姿态。
  2. 引申含義

    • 困頓挫折:形容人生或事業的艱難境遇。如《鹽鐵論》提到“百姓颠蹶而不扶”,比喻民衆困苦。
    • 覆亡失敗:指國家或事物的毀滅。如《明史》用“卒緻颠蹶”描述将領的最終敗亡。
    • 動蕩不平:形容環境或局勢的劇烈波動。宋代秦觀詩中“山海為颠蹶”即此意。

二、語境與用法

三、詞性及讀音

四、辨析要點

需注意區分具體語境: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管子》《戰國策》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隘制擺班表述飙歘并夾常準沖用揣情傳箭純文學黩敬遁世遺榮洏漣奉公克己浮屋幹旟高德高地根植乖踳規報和鵲後苑回紋詩懇摯老咬蟲兩頭虺連謀戀胊麟鳳一毛麟角鳳嘴林菁溟洲木瓜海棠内冓甯波市炮筒子佩劍陪席千箱麒閣輕言寡信棄嬰缺衽蠕蜚弱劣石龍收籴秫酒同明相照徒兵屠家托靈委骳卧虎藏龍無巧不成話詳尋鮮緑先意承顔攜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