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乘槎的意思、乘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乘槎的解釋

亦作“ 乘楂 ”。乘坐竹、木筏。傳說天河與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見有浮槎去來,不失期,遂立飛閣于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織女、牽牛。此人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 蜀 郡訪 嚴君平 則知之。”後至 蜀 ,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正是此人到天河時。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藝文類聚》卷八引“查”作“楂”。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也載有類似的傳說: 漢 張骞 奉命出使 西域 等 河 源,乘槎經月,到一城市,見有一女在室内織布,又見一男子牽牛飲河,後帶回織女送給他的支機石。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序》:“況復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飇道阻, 蓬萊 無可到之期。” 宋 蘇轼 《次韻正輔同遊白水山》:“豈知乘槎天女側,獨倚雲機看織紗。” 清 孔尚任 《岸桴記》:“予乘槎三年,江淮湖海,住若裡巷。”後用以比喻奉使。 唐 杜甫 《有感》詩之一:“乘槎斷消息,無處覓 張騫 。” 清 汪懋麟 《得舟次二隻琉球使還消息》詩之一:“聞道乘槎客,安流實快哉。” 清 黃遵憲 《遠歸》詩:“且圖傍岸牽舟住,競説乘槎犯鬥還。”參見“ 星槎 ”、“ 浮槎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乘槎”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典故、引申義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面含義

“乘槎”字面指“乘坐竹木編成的筏子”。“槎”即竹筏或木筏,如《博物志》記載的傳說:有人居海邊,見每年八月有浮槎(木筏)往來于天河與海之間,遂乘之到達天河,遇見牛郎織女()。

二、典故來源

  1. 神話傳說:晉代張華《博物志》記載的“天河浮槎”故事,是“乘槎”最早的典故。古人認為天河與海相通,乘槎可至天上仙境()。
  2. 曆史關聯:漢代張骞出使西域的壯舉被附會到典故中,如《荊楚歲時記》稱張骞“乘槎尋河源”,後人以此比喻奉使遠行()。

三、引申含義

  1. 登天或求仙:因傳說中乘槎可達天河,故引申為“登天”或追求超脫凡塵的境界()。
  2. 入仕或出使:古代文人以“乘槎”暗喻入朝為官或接受使命,如張骞出使西域的象征意義()。
  3. 借力達成目标:作為成語使用時,也比喻借助外力實現目的,如過河需筏的實用意義()。

四、文化影響

該詞常見于詩詞,如杜甫《有感》中“乘槎斷消息,無處覓張骞”,既用神話意象,又暗含對仕途的感慨。需注意不同語境中的具體指向可能側重神話、曆史或比喻義。


以上内容綜合了多個來源的考據與解釋,完整文獻可參考《博物志》《荊楚歲時記》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乘槎的意思

《乘槎》是一個漢語詞彙,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指乘坐船或木筏等交通工具過江、過河、過海等;第二個意思是指乘坐船或舶艄公。

拆分部首和筆畫

《乘槎》拆分成兩個部首,左邊是“丿”(piě),右邊是“木”(mù)。其總共包含了6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乘槎》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說文解字》中,“槎”原指木筏,後來引申為指船。而“乘”即表示乘坐、乘載的意思。因此,《乘槎》意為乘坐船或木筏等交通工具。在繁體字中,《乘槎》仍然是“乘槎”,并沒有特别的變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和現代有所不同。對于《乘槎》這個詞,繁體字和現代字形比較接近,沒有太大變化。然而,在古代的《說文解字》中,《槎》的字形與現代略有差異,字尾形狀不同。

例句

1. 我們乘槎過江後,就到了對岸的小村莊。

2. 船上的乘客都在歡聲笑語中乘槎出海。

組詞

乘坐、乘船、乘車、乘飛機、乘火車

近義詞

乘船、乘坐

反義詞

登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