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浮華奢侈。 漢 王符 《潛夫論·浮侈》:“今天下浮侈離本,僭侈過上,亦已甚矣。” 宋 蘇舜欽 《兩浙路轉運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公慤守家政,以清約先己,不為浮侈隳其世法。” 明 唐順之 《贈宜興尹林君序》:“豪家富人競為浮侈,與 吳會 争勝。”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八章第一節:“ 王符 主張禁止浮侈,節省民力。”
(2).華而不實。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表》:“然懇惻者辭為心使,浮侈者情為文使。”
浮侈是漢語複合詞,由“浮”與“侈”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虛華不實、奢侈浪費的風氣或行為,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以下從詞典釋義、詞源構成及用法角度詳細解析:
指社會或個人在物質消費、生活作風上追求表面奢華而缺乏實際價值,常導緻資源浪費或道德滑坡。
示例:東漢王符《潛夫論·浮侈》批判當時“京師貴戚,衣服、飲食、車輿、廬第,奢過王制”的風氣,即為“浮侈”的典型表現 。
定義:“浮華奢侈”,強調其與務實精神的對立(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5卷,頁321)。
釋義:“講究排場而不實際”,側重行為層面的批判(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頁392)。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電子版(訪問鍊接:http://www.guoxuedashi.com/kangxi/pic.php?p=zidian)
: 李行健主編.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範晔. 《後漢書·王符傳》. 中華書局點校本.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社會語言學研究》. 2023年刊.
“浮侈”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浮華奢侈
指生活作風或社會風氣過于奢華浪費,不切實際。例如漢代王符在《潛夫論·浮侈》中批評當時社會“浮侈離本,僭侈過上”。
華而不實
多用于形容文風或言辭過分追求華麗,缺乏實質内容。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章表》中提到:“浮侈者情為文使”,強調文章若過于雕琢辭藻,反而掩蓋真情實感。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或具體語境,可參考《潛夫論》《文心雕龍》等文獻原文。
案齊眉安全電壓鮑方飙馳不知死活朝裡無人莫做官楮葉從速打換大小方脈大直若屈登塗釘是釘,鉚是鉚頓足搓手封豨脩蛇根嗣宮庭音樂繪事混撓火景疆潦監視噭噪巾服謹憲舉聲巨纖抗禮康裕肯綮拉腳愣乎乎樂戰隴廉盧家論解濾液牛脣佩黻聘納前導輕蹻起辇邛遇齊雲社埽眉才子上西天神影樹榾棟屬郡死利搜羅讨缺翔走顯王銷甲枭黠謝落洗兒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