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戴孝。舊時,長輩喪亡,幼輩要披麻6*衣系白布。 元 無名氏 《劉弘嫁婢》第一折:“你又待着他拖麻拽布臨墳墓,豈不聞魚目似珠不成珠。” 元 武漢臣 《老生兒》第四折:“今日個誰非誰是都休論,婆婆也早則有了拖麻拽布的人。” 元 無名氏 《合同文字》第二折:“俺有朝一日身亡後,誰是我的拖麻拽布人。”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拖麻拽布漢語 快速查詢。
"拖麻拽布"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穿着喪服,常用來形容辦理喪事時的情景或服喪的狀态。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文獻的詳細解釋:
字面與引申義
"麻"指粗麻布,"布"指白布或素布。古代喪禮中,直系親屬需穿戴粗麻或白布制成的簡陋喪服(如斬衰、齊衰),以示哀悼。"拖麻拽布"即描繪披麻戴孝、拉扯着喪服的形象,引申為正在服喪或操辦喪事的狀态。
情感色彩
成語隱含悲恸、凄涼的氛圍,常見于古典小說中描寫喪葬場景。例如《金瓶梅》第六二回:"放聲號哭,拖麻拽布守靈柩",生動刻畫了喪親者的哀傷。
構詞方式
由兩個動賓短語并列組成:"拖麻"(披着麻衣)、"拽布"(拉着布服),通過動作細節強化視覺意象,突出喪禮的莊重與悲怆。
曆史淵源
源于中國古代喪服制度。《儀禮·喪服》記載,喪服按親疏分五等("五服"),"麻"與"布"對應不同等級的服飾材質,是傳統喪儀的重要符號。
古典文學中多用于渲染悲情場景:
《醒世姻緣傳》第八十回:"他既死了,誰還禁得住?你不叫拖麻拽布,是圖清淨哩?"
——此處強調喪禮不可省略的禮制要求。
釋義:"指服喪。古代喪服以麻布制成,故稱。"
收錄為正式詞條,标注為"形容披麻戴孝"。
詳述喪服制度中麻、布的等級與象征意義(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
(注:因版權限制未提供鍊接,文獻信息可供讀者按圖索骥查閱。)
“拖麻拽布”是一個古代成語,主要用于描述舊時喪葬習俗中的服喪行為,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長輩去世後,晚輩需披麻衣、系白布以示哀悼。這一習俗源于中國古代喪禮制度,麻布象征哀痛,白色則代表純潔與追思。
元代戲曲中的引用:
其他文學作品:
古代喪禮中,“披麻”指用粗麻布做喪服,“拽布”則是系白色布條或頭巾,兩者結合體現對逝者的哀悼與禮制規範。這一習俗在元明文學中常見,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倫理觀念。
如今該成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研究,日常生活中已較少使用。如需表達類似含義,更常用“披麻戴孝”等說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單詞乎等來源。
敖弄奧澀報應邊款冰川地貌波長側出潮戶多樣性獨有千古豐馔甘居高顧恭謹公沙五龍卦肆瓜田之嫌過眼雲煙寒釭後婚皇直禍鄉賤日徼捕鹪鸠潔藏雞飛蛋打計極景色盡可能嫉怒雞埘拘拏客奉量處呂公子茅門明明白白名目繁多彌孫屏藏耆長期命七香輪肉燈台山邸沈霾侍班守丞書帕聳企歲終啼眼頑劣問一答十嫌恨閑解銜玉小資産階級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