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冥無的意思、冥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冥無的解釋

謂虛無缥缈,無迹象可求。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流動》:“超超神明,返返冥無,來往千載,是之謂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冥無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哲學意蘊的複合詞,主要源于道家思想,用以描述宇宙萬物未分化前的原始、虛無狀态。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字義溯源與核心概念

  1. “冥”的本義

    指幽暗深遠、不可見的狀态。《說文解字》釋“冥”為“幽也”,引申為混沌未明、超越感官認知的境地。如《莊子·在宥》雲:“至道之精,窈窈冥冥”,描述道體幽微難測的特性。

  2. “無”的哲學内涵

    道家思想中,“無”并非絕對空無,而是萬物未形之前的本源。《老子》第四十章提出“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強調“無”作為宇宙生成起點的本質性。

  3. 複合詞“冥無”的合成

    二字結合強化了“超越形質、渾然一體”的意境,指向宇宙未分化前的原初狀态,即《淮南子·精神訓》所言“古未有天地之時,惟象無形,窈窈冥冥”的混沌之境。


二、哲學語境中的深層含義

  1. 宇宙生成論的起點

    在道家體系中,“冥無”被視為道體未顯、陰陽未分的初始階段。如《莊子·天地》描述“泰初有無,無有無名”,此“無”即蘊含“冥無”的混沌特性,是萬物化生的根基。

  2. 超越二元對立的境界

    魏晉玄學家進一步發揮此概念,如王弼《老子注》以“冥無”诠釋“道”的絕對性,強調其超越有無、名相的終極實在性,成為玄學“貴無論”的理論支點。


三、現代語義與辭書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中,“冥無”多作為哲學專有名詞保留,釋義聚焦其形而上學内涵:

冥無 míng wú

道家指宇宙形成前混沌虛無的狀态。形容幽暗深遠、無形無名的本體境界。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


權威參考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本)
  2. 王弼《老子道德經注》(樓宇烈校釋,中華書局,2008年)
  3. 劉安《淮南子》(張雙棣校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4. 湯用彤《魏晉玄學論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5.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注:古籍原文可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等數據庫核查,現代著作建議查閱紙質或權威電子版本以保障引文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

“冥無”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但核心意義主要圍繞“虛無缥缈”展開。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詳細解析

  1. 詞義構成:

    • “冥”:指昏暗、深奧或不可見,如“幽冥”“冥思”;
    • “無”:表示不存在、沒有。
    • 組合後強調一種超越感官、難以捉摸的虛無狀态。
  2. 文學與哲學背景:

    • 唐代司空圖在《二十四詩品·流動》中寫道:“超超神明,返返冥無”,用以描述藝術創作中超越具象、回歸虛無的境界。
    • 在古籍中多用于形容抽象概念或玄妙意境,如“幽冥無常的戰争”。

三、使用場景與例句

四、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來源(如)提到“冥無”可表示“極度黑暗無光的狀态”,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古典用例或哲學内涵,可參考《二十四詩品》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卑汙庇冒財施唱亂炒鱿魚蚩尤戲翅羽抽象藝術除班出鐩寸壤德輶如毛遞襲額娘二體妨尅封豨阜安府廨拱高果行育德賀功渙衍悔恡隳墜忽閃狐兔戶穴簡斥郊祼濟濟斌斌即即足足警頭金谷友金雞獎棘澁開顔窺牆燎禋淩尚六押陋畧慮始鳴驺摩睺羅伽孽庶排污清羸輕煗惸弱乳口三角學上谕市賈十玄耍青順風機鼠印思谟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