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存糧。 王闿運 《愁霖賦》:“今茲野無嘉苗,室無缾儲。”
缾儲(拼音:píng chǔ)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詞彙,由“缾”與“儲”二字複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瓶中儲存之物,引申為微薄的積蓄或有限的儲備。以下從字形、本義、引申義及文化内涵分述:
缾(píng)
古同“瓶”,指口小腹大的陶制或金屬容器,用于盛水、酒等液體。《說文解字·缶部》:“缾,罂也。” 段玉裁注:“缾,甕之小者。” 其字形從“缶”(陶器)、“并”聲,凸顯其容器屬性。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
儲(chǔ)
本義為積蓄、存放。《廣雅·釋诂》:“儲,積也。” 強調物品的囤積狀态。
複合義
“缾儲”字面即“瓶中儲存之物”,因瓶器容量有限,故天然帶有量少、微薄的隱含意義。
指代微薄積蓄
古代文獻中常用“缾儲”形容貧者有限的糧錢儲備。如明代《農政全書》提及百姓“家無缾儲”,形容生計艱難。
來源:《農政全書·卷四十三》(徐光啟)
謙稱自身所有
文人用以謙指個人財物,如“缾儲屢空”(瓶中常空),化用陶淵明“瓶無儲粟”之典,表達清貧自守。
來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象征資源有限性
成語“缾罍之恥”(瓶中無酒緻祭為恥)延伸出對資源匮乏的警醒,體現古人節儉觀念。
《漢書·貨殖傳》注:
“缾,汲水器也;儲,蓄也。言其蓄之微少如缾中所容。” 顔師古注明确指出其“量少”特質。
來源:《漢書注》(唐代顔師古)
《昭明文選·奏彈劉整》:
“家計缾儲無幾”,描述家境貧寒,積蓄稀少。
來源:《文選·卷四十》(南朝梁蕭統編)
詞彙 | 釋義 | 差異點 |
---|---|---|
缾儲 | 瓶中微儲,謙指薄産 | 強調容器局限與謙遜 |
鬥儲 | 一鬥之儲,喻極少存糧 | 側重數量單位 |
囊橐 | 口袋所藏,泛指財物 | 範圍較廣,無容量暗示 |
該詞今多見于文史研究或仿古文本,日常語境可改用“微薄積蓄”“有限儲備”等白話表達,以保通達。
注:因“缾儲”為生僻古語,現代詞典收錄有限,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故訓彙纂》及經典注疏,未提供鍊接處因無權威線上辭源匹配。
“缾儲”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指儲存的物資非常豐富充足,形容儲備量極大,如同古代容器“缾”裝滿物品的狀态。
若需進一步了解“缾”的字形演變或“儲”的詳細用法,可參考古籍《說文解字》或《新唐書》相關記載。
悲悴佛郎機礮比物連類菜邑草上霜茶錢出爵典成電滾子東怨西怒繁複放殺飛念風霜雨雪分光鳳尾魚膏锏關付光闆顧後歸輸古貌古心果木國彜海捕餱糧獾兒黃牙土斛二瘕火主見獨解鬥激合開賽考量鵾雞來自亮敞兩禁舲舟邁上命麈墨鬥魚木下三郎迫近剖豁敲喪鐘清列清齋搧動少從深惡痛嫉事實上探擿踏橇挑鬭為爾五牢西涼樂歆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