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垂發。引申為幼年。《後漢書·伏湛傳》:“髫髮厲志,白首不衰。” 唐 張說 《府君墓志》:“閔餘髫髮,遭家不造。” 康有為 《請禁婦女裹足折》:“女子體弱,尤宜愛護。乃乳哺甫離,髫髮未燥,筋肉未長,骨節未堅,而橫縶弱足,嚴與裹纏。”
“髫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髫”指古代兒童下垂的短發,如《桃花源記》中“黃發垂髫”即用此意;“發”在此處讀作fà(非fā),特指頭發。因此,“髫發”字面意思為兒童垂下的頭發,常用于代指幼年階段。
“髫發”是典型的借代詞彙,通過兒童發型特征指代特定年齡階段,常見于古典文獻。其核心含義為幼年垂發,引申為童年時光。
《髫發》是一個古漢字,意思是指幼小時期的嬰兒頭發。
拆分部首:髟(頭發部)+發(發部)
髟的筆畫數:10畫
發的筆畫數:5畫
《髫發》一詞最早出現于《說文解字》,是一個古代漢字。
《髫發》是《髫發》的繁體字。
在古代,人們将《髫發》寫作「髱髮」來表示幼小時期的嬰兒頭發。
1. 她的寶寶生下來的時候,頭上有一頭烏黑的髫發。
2. 他用精美的發簪将女兒的髫發固定在頭上。
髪絲、髪飾、髪根、髪夾、髪帶
嬰兒發、幼兒發、兒童發
成年發、白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