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表達誠意。《晉書·張駿傳》:“寡君所以遣下臣冒險通誠,不遠萬裡者,以陛下義聲遠播,必能愍寡君勤王之志。”
(2).猶通陳。《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六:“一直走進殿來,将黃紙狀在燭火上點着火,燒在神前爐内了。照舊通誠拜禱已畢。”《紅樓夢》第六九回:“於是天地前燒香禮拜,自己通誠禱告説:‘我或有病,隻求 尤氏 妹子身體大愈。’”《吳歌甲集·秋天明月桂花香》:“奴是暗暗通誠來祝告,保佑才郎得安康。”
“通誠”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通過言行傳遞真誠心意,強調言行一緻、真實可信。例如:
指在祭祀、祈禱時向神明傳達心願,常見于古籍: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如宗教儀式)。需注意其與“通陳”一詞的關聯,二者在祈禱場景中常互通。
通誠是指溝通和真誠的合并,表示通過誠實和坦率的交流方式來建立互信和友好的關系。
通誠的部首是辶,筆畫數為11。
通誠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由于“通”和“誠”都是常用的漢字,因此将它們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通誠”這個詞。
通誠的繁體形式為「通誠」。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通誠的寫法,具體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會有細微的差别,但整體來說基本相似。
1. 建立企業的成功需要員工之間的通誠溝通。
2. 在解決問題時,通誠是解決沖突的關鍵。
3. 我們應該以通誠為基礎,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
通殺、通融、誠實、真誠、通暢、通達
溝通、交流、友好、誠意
隱瞞、欺騙、虛僞、不誠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