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夜有急報,投刺于宮門以告警。閨,宮中小門。 南朝 梁 戴暠 《從軍行》:“ 長安 夜刺閨,胡馬白銅鞮。詔書發 隴右 ,召募取 關西 。”《陳書·世祖紀》:“一夜内刺閨取外事分判者,前後相續。” 唐 皎然 《同薛員外誼久旱感懷兼呈上楊使君》詩:“戎寇夜刺閨,民荒歲傷國。”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刺閨》:“刺閨,夜有急報,投刺於宮門也。” 清 錢謙益 《五芳井歌》:“丙子之秋虜再入,旁午軍畫刺閨急。”一說,“刺即鑽刺之刺。如雲‘穴門以入’耳。”參閱 明 焦竑 《焦氏筆乘·刺閨》。
"刺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緊急情報傳遞的特定方式,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基本含義
指古代夜間有緊急軍情或急報時,将文書(刺)投遞于宮門的小門(閨)以告警。這種傳遞方式具有時效性和保密性,常用于戰亂或突發事件中。
字義拆解
文獻例證
延伸讨論
該詞在唐代皎然詩作中用于表現社會動蕩(“戎寇夜刺閨,民荒歲傷國”),說明其不僅是行政術語,也逐漸成為文學意象。現代研究中,焦竑提出“刺”或指“鑽刺”動作,強調傳遞的隱秘性。
現代應用
作為曆史術語,現多用于古典文學和史學研究,指代古代緊急信息傳遞機制,實際生活中已無使用場景。
刺閨(cì guī)是一個中文詞彙,由兩個漢字組成。下面來拆分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
部首:辶(辵)+ 鬼
筆畫:6畫 + 8畫
《刺閨》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詩歌《木蘭辭》。原文中有一句“門閨掩不開,紫宸垂可憐”,其中“刺閨”指的是打開門閨,讓光明照入室内。
在繁體字中,刺閨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與現代不同。而關于《刺閨》這個詞的古時寫法,我目前無法提供相關資料,抱歉。
以下是一些使用刺閨的例句:
1. 他悄悄地刺閨走進房間。
2. 我拿着燈籠來刺閨你。
刺閨的組詞:刺透閨房、閨閣之思
刺閨的近義詞:開門見山、撥雲見日
刺閨的反義詞:緊閉門窗、處于黑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