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雷鳴和電閃。《京氏易傳·豐》:“雷火交動,剛柔散氣。” 元 楊奂 《遊嵩山·龍潭》詩:“不言動鬼神,翻疑觸雷火。”《白雪遺音·馬頭調·雷峰塔》:“霎時之間,風雨大作,雷火交加。”《詩刊》1977年第10期:“呼喚着天上的雷火,地下的岩漿。”
(2).雷鳴電閃之火。 元 張翥 《蟠松引》:“垂胡磥碨髯怒磔,雷火不敢燒其瘤。”《三國演義》第十回:“ 李傕 候晴再葬……皆不能葬,零皮碎骨,悉為雷火消滅。”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白面狐》:“俄雷火從袖出,霹靂震響。”
(3).雷6*管中的起6*爆6*藥。 劉厥蘭 《爆破》:“把拉火和雷火之間的異火索換成長的,包在炸6*藥裡,那不就像手6*榴6*彈的拉火一樣了嗎?”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雷火漢語 快速查詢。
“雷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解釋:
指雷鳴和電閃的自然現象,常用來形容雷電交加的天氣。例如《三國演義》第十回提到“零皮碎骨,悉為雷火消滅”,即用雷火代指雷電之力。
指雷管中的起爆藥,屬于爆破領域的專業術語。例如劉厥蘭《爆破》中描述:“雷火之間的異火索換成長的,包在炸藥裡”。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文學作品及專業領域用法。若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三國演義》《京氏易傳》等文獻。
《雷火》一詞可以指代閃電,也可以指代雷電。
《雷火》的拆分部首是⻗(雷),⺈(火),拆分後的筆畫數分别是9和4。
《雷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古代,人們将雷和火元素結合在一起,象征着天空中的雲電雷火。
《雷火》的繁體字為『雷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雷火》在古時候的寫法為「雷火」。
1. 一道強烈的雷火劃破了夜空。
2. 雷火過後,照亮了整個山谷。
雷電、雷暴、閃電
電光、電閃、電爍
平靜、安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