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起义的意思、黄花岗起义的详细解释
黄花岗起义的解释
又称“辛亥广州起义”。同盟会举行的武装起义。1911年4月,以黄兴为首的百余名敢死队员攻入两广总督衙门,分路与清军展开巷战。经过一昼夜激战,终因寡不敌众,伤亡过重而失败。后有七十二具烈士遗体葬于黄花岗,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震动全国,不久武昌起义爆发。
词语分解
- 黄花的解释 ∶几种开黄色花或黄花占优势菊科植物的任何一种 ∶黄花菜的花,金针菜的通称 ∶菊花 ∶没有经过性行为的女性黄花闺女详细解释亦作“黄华”。.黄色的花。《山海经·西山经》:“ 峚山 ,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
- 起义的解释 .仗义起兵。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平阳公主 闻 高祖 起义 太原 ,乃於 鄠 司竹园 招集亡命以迎军,时谓之娘子兵。”.指军队反正,以从义师。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六:“ 萧队
网络扩展解释
黄花岗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反清武装起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由中国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的武装起义,又称“广州起义”“三·二九起义”。起义由黄兴担任总指挥,目标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起义失败后,72位烈士被合葬于广州黄花岗,故得此名。
二、背景与筹备
-
历史背景
- 清朝末年,政府腐败、列强侵略加剧,民众反清情绪高涨。同盟会成立后,多次组织起义均未成功。
- 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等人在马来半岛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在广州再次发动大规模起义。
-
筹备过程
- 黄兴在香港设立统筹部,在广州越华路小东营五号建立指挥部,并联络新军、会党等力量。
- 原计划分十路进攻,后因消息泄露、军械延误等原因调整为四路,最终仅黄兴一路按计划行动。
三、起义经过
-
爆发时间
起义原定于1911年4月13日,后因变故推迟至4月27日。当天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进攻两广总督署。
-
激烈战斗
- 起义军攻入总督衙门,但清军早有防备,双方展开巷战。因寡不敌众,革命党人伤亡惨重,黄兴负伤撤退。
- 战况持续一昼夜,共86人牺牲,其中72人遗骸后被收葬于黄花岗。
四、结果与历史意义
-
直接结果
起义以失败告终,但清廷的镇压暴行激起了更大民愤,加速了革命进程。
-
深远影响
- 孙中山评价其为“惊天地、泣鬼神”,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前奏,为同年10月武昌起义的成功奠定基础。
- 起义展现了革命党人的牺牲精神,推动了全国反清浪潮的高涨,最终导致清朝覆灭。
五、相关纪念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纪念日: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海内外华人常举行悼念活动。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光明网、凤凰网等来源的历史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是指发生在中国的广州黄花岗的一次起义事件。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词意
黄花岗起义是指发生在黄花岗的一次起义事件。
拆分部首和笔画
黄:部首为黄,笔画数为 9
花:部首为艹,笔画数为 4
岗:部首为山,笔画数为 7
起:部首为走,笔画数为 10
义:部首为讠,笔画数为 3
来源
黄花岗起义的名称源于起义发生地的地名,黄花岗是广州的一个地方名字,起义发生在那里,因此得名。
繁体
黃花崗起義
古时候汉字写法
黃:黄的古字形
花:艹的古字形
岗:山的古字形
起:走的古字形
义:讠的古字形
例句
黄花岗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组词
起义、黄花岗、事件、历史、发生
近义词
广州起义、黄埔起义、仁寿起义
反义词
暴动、叛乱、动乱
别人正在浏览...
拔救边陇澄心堂陈正字赤寸愁黛牀寝楚厉莼丝登报點對冬虫夏草方骖竝路附向膏脉耕筑关隔过山跳蛊术合拍宏敞吼沫鹄山纠告可望而不可及口含天宪狂酒老版裂解纶经媒体麋躯目不识丁陪顿芘依千人坐倩善凄曼屈害群情激昂散秩上日升高能赋申椒狮子头食坐説铃熟铁私生子坛宅天期天仙果铜斤同学弟黈益窝赃无功受禄小绢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