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桓表的意思、桓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桓表的解釋

即華表。《漢書·酷吏傳·尹賞》“瘞寺門桓東” 唐 顔師古 注:“ 如淳 曰:‘舊亭傳於四角面百步築土四方,上有屋,屋上有柱出,高丈餘,有大闆貫柱四出,名曰桓表’……即華表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桓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曆史演變如下:

一、基本釋義

“桓表”讀音為huán biǎo,最初指古代驿站、官署等建築物旁豎立的标識性高柱子。其結構特征為:四角築土成台,台上建屋,屋中立木柱,柱頂貫大闆向四方延伸,高度約一丈餘(約3米)。

二、功能與演變

  1. 起源與實用功能
    原始社會時期,桓表作為交通标識立于道路旁,類似現代路标,用以指引方向。例如《史記·夏本紀》記載大禹治水時“行山表木”,即以木柱标記路徑。

  2. 象征意義的擴展
    漢代以後,桓表逐漸被稱作“華表”,并被賦予政治意義:

    • 納谏象征:堯舜時期設立“诽謗木”,供百姓書寫意見,成為君王納谏的标志。
    • 皇家裝飾:明清時期演變為宮殿前的石制華表(如天安門華表),兼具裝飾性與皇權象征。

三、與“華表”的關系

“桓表”與“華表”實為同一事物的不同階段稱謂。因“桓”與“華”古音相近,後世逐漸以“華表”替代“桓表”。唐代顔師古在《漢書注》中明确注釋:“桓表,即華表也”。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桓表

《桓表》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桓”和“表”兩個字組成。

字義

“桓表”的字義是指在古代官員擔任某個職務時,向上級報告工作情況的書面文件。

拆分部首和筆畫

“桓表”的部首是“木”,它的拆分筆畫分别是:

“桓”:上下左右和橫折共9畫。

“表”:上下左右和橫折共8畫。

來源

《桓表》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在古代,官員在擔任職務期間會定期向上級報告工作情況,以示彙報和請示。這種報告的文件就被稱為“桓表”。

繁體

《桓表》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仍然是“桓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桓表》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并沒有太大區别。

例句

1. 他寫了一份詳細的桓表,上報了自己的工作成果。

2. 根據桓表中的内容,上級領導對他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組詞

與“桓表”相關的詞語有:

1. 表格

2. 表達

3. 表明

4. 上表

近義詞與反義詞

與“桓表”近義的詞語有:

1. 呈文

2. 呈請

反義詞可以根據上下文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具體需要根據具體的語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