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年高德劭者。亦泛指老壽之人。《書·文侯之命》:“即我禦事,罔或耆壽,俊在厥服,予則罔克。” 孔 傳:“即我治事之臣,無有耆宿壽考俊德在其服位,我則材劣無能之緻。” 唐 劉禹錫 《代謝冬衣表》:“中使 王國清 至,伏奉聖旨,慰勞臣及将佐、官吏、僧道、耆壽、百姓等。” 明 宋濂 《送和贊善北歸養母詩序》:“耆壽之朋,簪纓之儔,聞 希文 之歸,必行斝授餼,委曲相問勞。” 清 龔自珍 《明良論三》:“雖有耆壽之德,老成之典型,亦足以示新進。”
(2).高壽。 宋 王明清 《揮麈前錄》卷二:“國朝宰相享耆壽者: 宋惠安 八十、 張鄧公 八十六、 陳文惠 八十二。” 清 姚椿 《<喬處士遺集>序》:“侍禦享耆壽,年至八十七乃終。”
“耆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í shòu,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年高德劭者或老壽之人
指年紀大且德高望重的長者,或泛指長壽的老人。例如《尚書·文侯之命》中“罔或耆壽”即指德高望重的老臣。
高壽的狀态
形容人長壽且身體健康,如宋代王明清《揮麈前錄》提到“享耆壽者”即指高壽之人。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尚書》《揮麈前錄》等文獻來源。
《耆壽》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代表着年紀老而壽命長。其中,“耆”指老年,表示人已經年老;而“壽”則表示長壽,指人的壽命長。
《耆壽》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老」和「寸」。其中,「老」是左邊的部首,而「寸」是右邊的部首。
根據漢字筆畫規則,「老」字的筆畫數為6,「寸」字的筆畫數為4。
《耆壽》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最早出現在《易經》的卦辭中。在這裡,它代表着年紀雖然老,但壽命長。
繁體字的寫法為「耆壽」,與簡體字的「耆壽」相似,隻是書寫形式上稍有差别。
在古代,「耆壽」這個詞的漢字寫法為「耆叟」。其中,「耆」和現代相同,表示年老;而「叟」表示老人。
1. 老父親已經入耆壽,但身體依然健康。
2. 長壽是許多人的夢想,但能夠達到耆壽的人卻寥寥無幾。
1. 耆耄(年紀很老)
2. 長壽(壽命長)
3. 耄耋(年老體衰)
4. 壽星(被尊為長壽的人)
近義詞:老邁、年高、年老、年長
反義詞:少壯、青年、年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