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逢霜。 南朝 梁 吳均 《橘賦》:“風賷寒而北來,雁銜霜而南渡。” 南朝 梁 何遜 《詠早梅》詩:“銜霜當路發,映雪拟寒開。” 唐 王勃 《春思賦》:“ 蜀 川風候隔 秦 川,今年節物異常年。霜前柳葉銜霜翠,雪裡梅花犯雪妍。”
“銜霜”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字面解釋為“逢霜”,即遇到霜凍或與霜相關的情景。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描述自然景象,例如:
在成語用法中,比喻人具有堅韌不拔的高尚品質。源自《詩經·小雅·銜石》中鳥類銜霜的意象,引申為不畏艱險、在困境中堅持的精神特質。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詩句背景或成語典故,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等權威辭書。
《銜霜》是一個成語,意思為滿臉白霜。形容年紀很老,皺紋已經如霜一般覆蓋在臉上。
《銜霜》由兩個漢字組成,其拆分部首分别為“衣”和“雨”,分别有5、8畫。其中,“衣”的部首是“衣”字本身,“雨”的部首是“雨”字本身。
《銜霜》最早出現在唐代白居易的詩歌中。後來,這個成語的意義逐漸演變為形容人年老的狀态。如今,它常常用于形容長壽的人,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年紀很大的人。
《銜霜》的繁體字為「銜霜」。
在古時候,銜霜的寫法稍有不同。可以寫作「衘霜」,但現在這個寫法已很少使用。
1. 他已經年過八旬,滿面皺紋,真是一位銜霜老人。
2. 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依然神采奕奕,一點也看不出他已經銜霜。
臉銜霜、壽比南山、年高望重、白發蒼蒼等。
白發蒼蒼、年高望重、古稀之年。
青春年少、蓬頭垢面、少年癡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