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身先士卒 ”。
“身先士衆”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指領導者或榜樣人物率先行動,以身作則,激勵他人跟隨。原指将領在作戰時沖在士兵前面,現引申為領導者在工作中帶頭示範。
源自《舊唐書·李密傳》:“公當身先士衆,早定關中,乃欲急自尊崇,何示人不廣也!”(意為:你應當親自率軍平定關中,而非急于稱尊,這樣顯得氣量狹小。)
“身先士衆”強調以行動引領他人,是褒義色彩濃厚的成語,適用于贊美領導者的擔當精神。其核心在于“行動示範”,而非口頭指揮。
《身先士衆》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意為“作為一個士人(士衆)的榜樣(身先)”,即以自己的言行、品行和行為作出示範,引導他人向德行高尚的方向發展。
該詞的拆分部首為“身”和“士”,其中“身”是身體的意思,表示個體;“士”是指士人,意為有文化修養、道德品質較高的人。該詞總共有13個筆畫。
《身先士衆》這個詞的最早出現是在中國的儒家經典《尚書·大禹谟》中,大禹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治理洪水的英雄,他成功後倡導人們要以身作則,成為良好的榜樣,引導他人良好行為。
《身先士眾》(繁體字)
古代寫成“身先士眾”
他始終以身先士衆的榜樣,引領着團隊向更高的目标邁進。
一心一德、身體力行、率先垂範
引領榜樣、率先示範
獨樹一幟、孤芳自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