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桓表的意思、桓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桓表的解释

即华表。《汉书·酷吏传·尹赏》“瘞寺门桓东” 唐 颜师古 注:“ 如淳 曰:‘旧亭传於四角面百步筑土四方,上有屋,屋上有柱出,高丈餘,有大板贯柱四出,名曰桓表’……即华表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桓表,汉语词汇中特指古代用以标识道路、彰显功德的立柱式建筑,其释义可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1. 词源训诂

    《汉语大词典》释“桓”为“亭邮表也”,即立于驿亭旁作为标识的木柱。《说文解字》载“桓,亭邮表也”,段玉裁注补充“表双立为桓”,说明其形制为成对立柱。

  2. 历史功能

    汉代班固《汉书·尹赏传》记载“瘗寺门桓东”,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旧亭传于四角面百步筑桓表”,表明桓表曾用于驿站、官署等公共场所的方位标识。其作用类似现代路标,兼具划分区域与公告政令的功能。

  3. 形制演变

    据《淮南子·本经训》所述“桓表,称功绩也”,早期桓表以木制为主,顶部横贯木板书写文字,后发展为石质华表。宋代《营造法式》记载其雕刻纹样包含云龙、日月等象征图案,体现等级制度。

  4. 文化象征

    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考释“桓”与“和表”相通,引申为“大中至正”之意。北京天安门华表即为桓表演化产物,其“望君出”“望君归”柱头设计,被赋予规谏帝王的政治寓意。

网络扩展解释

“桓表”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历史演变如下:

一、基本释义

“桓表”读音为huán biǎo,最初指古代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竖立的标识性高柱子。其结构特征为:四角筑土成台,台上建屋,屋中立木柱,柱顶贯大板向四方延伸,高度约一丈余(约3米)。

二、功能与演变

  1. 起源与实用功能
    原始社会时期,桓表作为交通标识立于道路旁,类似现代路标,用以指引方向。例如《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时“行山表木”,即以木柱标记路径。

  2. 象征意义的扩展
    汉代以后,桓表逐渐被称作“华表”,并被赋予政治意义:

    • 纳谏象征:尧舜时期设立“诽谤木”,供百姓书写意见,成为君王纳谏的标志。
    • 皇家装饰:明清时期演变为宫殿前的石制华表(如天安门华表),兼具装饰性与皇权象征。

三、与“华表”的关系

“桓表”与“华表”实为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称谓。因“桓”与“华”古音相近,后世逐渐以“华表”替代“桓表”。唐代颜师古在《汉书注》中明确注释:“桓表,即华表也”。

参考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闇穆扳高博核长贰朝打暮骂剿说持钧樗材麤帛促销单跪单机短供方趾圆颅宫宾贵贾好象愰荡皇辜画屏华选呼扇江酒交纳交气节孝坊荆鸠近思僦椽隽良看出剌梅敛藏轮睛鼓眼落膘逻车灭殒抹眉小索幕幕牵黄情爽绮云髷髻驱曳热哄哄上膘仕隐思齐邃情损弃恬夷调理铁胁挽漕委绝遐琛详奏小奚心荡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