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指官府按月發給的官俸。《周禮·天官·宮正》:“幾其出入,均其稍食。” 鄭玄 注:“稍食,祿稟。” 賈公彥 疏:“雲稍食祿稟者,稍則稍稍與之,則月俸是也。”《周禮·天官·内宰》:“均其稍食,分其人民以居之。” 鄭玄 注:“稍食,吏祿稟也。”
“稍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文獻語境具體分析:
根據、、、等權威資料記載:
提到“稍食”有“稍微吃一點食物”的現代解釋,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衍生理解,需謹慎使用。
建議在學術或古文閱讀中優先采用“古代官俸”的釋義,若現代語境使用需結合具體場景判斷。
《稍食》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吃一點兒食物,處于稍微吃飽的狀态。
《稍食》的部首是食,共有9個筆畫。
《稍食》最早出自《詩經·召南·碩人》:“莫言夫子,焉哉其妻?曰媵其妻,曰奉其食。”意思是說兒子吃飯隻是輕輕地吃一點兒,不肯吃飽。後來,這個詞演變為成語《稍食》。
《稍食》的繁體字為「稍食」。
在古代,「稍食」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基本上還是由「稍」和「食」兩個字組成。
他吃飯隻是稍食,經常感到餓。
稍微、稍息、稍縱即逝。
稍縱即逝、吃得飽。
大吃、狼吞虎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