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詩經》、《離騷》的并稱。 清 馮班 《鈍吟雜錄·誡子帖》:“ 子美 中興,使人見《詩》《騷》之義,一變前人,而前人皆在其中。”
(2).泛指詩歌。 唐 柳宗元 《寄韋珩》詩:“君今矻矻又竄逐,辭賦已復窮詩騷。”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 文同 ﹞善畫墨竹,作詩騷亦過人。”
“詩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詳細解析:
《詩經》與《離騷》的合稱
“詩”指《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代表現實主義傳統;“騷”指《離騷》,是屈原創作的楚辭代表作,開創浪漫主義風格。兩者并稱“詩騷”,被視為中國古典文學的兩大源頭。
泛指詩歌或文學作品
在更廣義的語境中,“詩騷”可擴展為對詩歌的代稱。例如唐代柳宗元在《寄韋珩》中用“詩騷”指代詩歌創作,宋代葉夢得《石林詩話》也以“詩騷”形容文同的詩文造詣。
“詩騷”一詞既特指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大經典,也可作為詩歌的泛稱,體現了對古典文學傳統的尊崇與延續。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或具體詩文,可參考唐代至清代的文獻記錄。
《詩騷》是一個具有豐富内涵的詞語,它既可以指代一種文學形式,也可以表示一種情感或态度。
《詩騷》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讠”和“馬”。它的總筆畫數為11筆。
《詩騷》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文獻《詩經》和《左傳》。它也是《詩經》中一篇名為《齊魯之詩騷》的詩歌的開頭部分。
繁體字的寫法為「詩搔」。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詩騷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詩」字在正字中的寫法為「釆」和「言」的結合,而「搔」字則是從古畫中觀察到的,将賓旁側字像羽毛。
以下是關于《詩騷》的兩個例句:
1. 他那憂傷的詩騷,流露出對逝去愛情的無盡思念。
2. 在陽光明媚的午後,他把心裡的詩騷用筆墨表達出來。
詩人、騷人、詩篇、騷客、騷擾
詩詞、騷文、騷動、詩意、騷氣
散文、平淡、實際、平庸、無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