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甘心如荠的意思、甘心如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甘心如荠的解釋

《詩·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鄭玄 箋:“荼誠苦矣,而君子於己之苦毒又甚於荼,比方之荼,則甘如薺。”後因以“甘心如薺”謂事如樂意為之,雖苦亦甜。《南史·範雲傳》:“ 雲 曰:‘老母弱弟,懸命 沉氏 。若其違命,禍必及親。今日就戮,甘心如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甘心如荠”是一個出自《詩經》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闡述:

  1. 出處與原文背景
    源自《詩經·邶風·谷風》中的“誰謂荼苦?其甘如荠”,原指荼菜雖苦,但與内心的痛苦相比,卻顯得如荠菜般甘甜。鄭玄箋注進一步闡釋:“荼誠苦矣,而君子於己之苦毒又甚於荼”(荼确實苦,但他人施加的痛苦更甚),強化了對比關系。

  2. 本義與比喻義

    • 本義:以荼的苦味反襯内心的苦澀,凸顯外在困苦在精神層面的“甘甜”假象。
    • 引申義:比喻人因信念堅定或心安理得,甘願承受看似痛苦之事,并從中獲得滿足感。例如《南史·範雲傳》中,範雲為救親人而赴死,稱“今日就戮,甘心如薺”,即強調心甘情願的态度。
  3. 用法與語法
    屬于偏正式成語,多作謂語、定語或狀語,用于描述主觀上接受苦難或挑戰的心理狀态。例如:“為了國家,即使犧牲生命,也甘心如荠”。

  4. 近義詞與語境
    近義詞為“甘之如荠”,二者含義相近,均強調主動接納苦痛的态度。使用時需注意語境,多與堅守原則、奉獻精神等積極主題相關。


該成語通過味覺對比,生動傳遞了“以苦為甘”的精神境界,常用于文學或正式表達中,體現對信念、責任的無悔堅持。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甘心如荠》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心甘情願像蒺藜一樣。這個成語的部首是草冠,共有11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國,具體的出處我無法查詢到,抱歉。該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我無法提供具體的古代寫法。以下是一個例句:“她甘心如荠地為他付出了很多。” 這個成語可以組詞成“甘心如蒺藜”,近義詞可以是“甘之如蒺藜”,而反義詞是“不甘心如荠”。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