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棍在灰中撥動。 宋 蘇轼 《寄餾合刷瓶與子由》詩:“寄君東閣閑蒸栗,知我空堂坐畫灰。”
(2).作為暗自思考或秘密議事的輔助方式。 前蜀 貫休 《秋寄李頻使君》詩之二:“留客朝嘗酒,憂民夜畫灰。” 宋 陸遊 《南唐書·宋齊丘傳》:“﹝ 烈祖 ﹞獨與 齊丘 議事,率至夜分。又為高堂,不設屏幛,中置灰爐而不設火。兩人終日擁爐畫灰為字,旋即平之。” 明 張煌言 《癸巳除夕》詩:“無情天地猶擐甲,有意山川獨畫灰。”
“畫灰”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字面含義
指用棍子在灰燼中撥動或勾畫的行為。這種動作常見于古代生活場景,例如調整火堆、寫字或記錄等。
引申含義
作為暗自思考或秘密議事的輔助方式。古人常在灰上寫畫以隱藏信息,或通過撥灰的動作掩飾真實意圖。例如:
提示:該詞在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獻或詩詞賞析。如需更深入的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畫灰》指的是用顔料或其他物質在紙或其他表面上作畫。通常用來表示繪制簡單或粗略的圖案或畫面。
《畫灰》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和「火」,總共有7個筆畫。
《畫灰》一詞最早出現于《廣韻》這本古代的韻書中,意指用粉末草木燒制的顔料進行繪畫,這種顔料常常用來繪制山水、花鳥等簡單的圖案。
《畫灰》的繁體字為「畫灰」。
在古代,「畫灰」一詞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常見的古漢字寫法包括「畫灰」、「畫黑」等。
1. 他用一根竹籤在紙上畫灰,繪制了一幅簡單而美麗的山水畫。
2. 這個藝術家擅長用畫灰表現出不同的紋理和光影效果。
1. 畫筆:用于繪畫的工具。
2. 畫布:用于繪畫的材料,通常是一塊布料。
3. 畫家:從事繪畫創作的人。
1. 直寫:一種繪畫技法,以直線條勾勒物體輪廓。
2. 塗抹:用顔料或其他物質在表面上塗抹或塗抹,用以表現色彩和形狀。
1. 辨色:指用繪畫或其他方式以準确地表示顔色。
2. 細描:一種繪畫技法,以細線條勾勒物體的細節和紋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