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悲傷哽咽。《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欲舒氣兮恐彼驚,含哀咽兮涕沾頸。” 晉 陸雲 《與戴季甫書》:“重惟痛恨,言增哀咽。” 唐 無名氏 《冥音錄》:“﹝女﹞每至節朔,輒舉觴酹地,哀咽流涕。”
(2).形容聲音悲涼而滞澀。 明 李東陽 《捕魚圖歌》:“岸高罾小扳不足,漁歌哀咽愁人心。” 清 納蘭性德 《清平樂》詞:“角聲哀咽,襆被馱殘月。”
“哀咽”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āi yān,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悲傷哽咽
指因極度悲痛而聲音哽咽,難以流暢表達。例如《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中“含哀咽兮涕沾頸”,描述蔡文姬在困境中的哀傷情狀。
聲音悲涼滞澀
形容聲音凄涼、壓抑,帶有滞澀感。如明代李東陽《捕魚圖歌》中“漁歌哀咽愁人心”,通過聲音傳遞愁緒。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獻,如《後漢書》、李東陽詩作等,體現漢語通過聲音描摹情感的細膩表達。
哀咽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悲傷聲音。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哀部和咽部。哀部是“衣”部,表示與衣物有關,咽部是“口”部,表示與口相關。
哀咽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用來形容悲傷、哭泣的聲音的。在古代,人們常常用這個詞來形容失去親人或經曆了悲傷的情感。
在繁體字中,哀咽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依然保持着這兩個部首的結構。
古時候,哀咽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對于它的古代寫法的确切信息目前不太清楚。
以下是一個哀咽的例句:“他聽到哀咽的聲音,心中充滿了悲傷。”
一些與哀咽相關的組詞包括哀傷、哀怨、咽喉等。近義詞可以有悲鳴、哭泣、嗚咽等。反義詞可以有歡笑、喜悅、舒暢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