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坦的四通八達的大路。 三國 魏 阮籍 《清思賦》:“長思肅以永至兮,滌平衢之大夷。” 南朝 宋 謝靈運 《拟魏太子邺中集詩·平原侯植》:“平衢脩且直,白楊信裊裊。”
“平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平衢”指平坦的四通八達的大路,強調道路寬闊、無阻礙的特征。其中“平”表示平坦,“衢”指街道或交通要道,組合後形容暢通無阻的道路。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阮籍的《清思賦》,原文為“滌平衢之大夷”,後南朝謝靈運在《拟魏太子邺中集詩·平原侯植》中也用“平衢脩且直”描述道路的平直。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引用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作品。
《平衢》是指兩座城門之間的街道或道路。這個詞用來形容兩座城門之間的街道是平直無阻的,可以順利通過。
《平衢》的部首是衤(衣服),筆畫為13畫。
《平衢》一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十二年》:“平出晉楚之衢,以達魯陽。”意為開辟出通往魯陽的平直街道。後來漸漸演變為指代城門之間的街道。
《平衢》的繁體字為「平衢」。
在古代,有時會将《平衢》寫作「坪衢」,兩者的意思相同。
1. 這座城市的《平衢》寬敞而整潔。
2. 他沿着《平衢》走來,一直向前,直到看不見盡頭。
平坪、平路、大街、道路
大道、大街、幹道、要道
抄近道、彎曲小巷、狹窄小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