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輕率用刑。《新唐書·陸贽傳》:“信賞必罰,霸王之資也。輕爵褻刑,衰亂之漸也。非功而獲爵則輕,非罪而肆刑則褻。”
“亵刑”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iè xíng,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以下解釋:
基本定義
根據高權威性來源(如漢典、查字典),“亵刑”指輕率用刑,即刑罰實施不慎重或濫用司法權力。該詞由“亵”(輕慢、不莊重)和“刑”(刑罰)組成,強調對刑罰的草率态度。
擴展含義
部分詞典(如)補充其含義為“亵渎、侮辱他人的刑罰”,即通過刑罰對受罰者進行人格侮辱,體現不公正或非人道的行為。
古籍出處
該詞出自《新唐書·陸贽傳》:“信賞必罰,霸王之資也;輕爵亵刑,衰亂之漸也。” 此處“亵刑”與“輕爵”并列,指輕率對待封賞和刑罰會導緻國家衰敗。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司法制度中的弊端,或借古喻今批評不合理的懲罰行為。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對法律程式不尊重的現象。
近義詞與辨析
“亵刑”既可指刑罰的輕率濫用,也可延伸至對受罰者的侮辱性對待,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亵刑》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對他人進行侮辱性的刑罰或折磨,對人身尊嚴造成傷害的行為。
《亵刑》的部首是亻(人),左邊的部分是“親”字的偏旁。它總共由10個筆畫組成。
《亵刑》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法律制度中。在古代社會,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和懲罰罪犯,人們采用了各種刑罰手段,其中包括對罪犯進行侮辱性的刑罰或折磨,以示威懾和懲罰。
《亵刑》的繁體字是「褻刑」。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褻」字的衍變形式包括「㣆」、「㣡」等。而「刑」字的古代寫法為「形」。
1. 古代皇帝常常用亵刑來對待叛逆的大臣。
2. 在現代社會,亵刑被視為人權侵犯行為,受到法律的禁止。
1. 亵渎:對神靈、聖物等進行不敬或侮辱。
2. 亵慢:輕慢、不敬。
3. 亵詞:低俗、下流的語言。
1. 侮辱:羞辱、輕蔑。
2. 淩辱:侮辱、蔑視。
3. 折磨:痛苦、折磨不堪。
尊重、崇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