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後穉的意思、後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後穉的解釋

謂日暮之時。《管子·形勢》:“曙戒勿怠,後穉逢殃。”穉,一本作“ 稺 ”。 郭沫若 等集校:“‘稺’讀為遲,遲,猶暮也……‘曙戒’與‘後遲’對舉,謂旦明與日暮時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後穉”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于古代文獻。根據搜索結果中的信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後穉”指日暮之時,即傍晚或黃昏時分。該詞出自《管子·形勢》中的“曙戒勿怠,後穉逢殃”,意為“清晨要警惕不懈怠,否則日暮時會遭遇災禍”。

詞源與結構

  1. “穉”的解讀:

    • 在原文中,“穉”通“遲”(讀作zhì),表示時間上的“晚”或“延遲”。
    • 郭沫若等學者考證認為,“曙戒”與“後穉”對舉,分别對應“清晨”與“日暮”的時間概念。
  2. 語境分析:

    • 《管子》通過此句強調“未雨綢缪”的重要性,告誡人們需在清晨(曙戒)做好準備,避免拖延至日暮(後穉)時陷入困境。

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引用。其核心意義可引申為“拖延導緻的不良後果”,與“亡羊補牢”等成語有相似警示作用。

若需進一步探讨《管子》原文的哲學内涵或相關詞彙,建議參考權威古籍注釋版本(如中華書局《管子校注》)以獲取更精準的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後穉的意思

《後穉》(hòu zī)一詞來源于中文,代表着一種尊稱,通常用來指代尊敬、恭敬的女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後穉》的拆分部首是“後”(hòu)和“穉”(zī)。其中,“後”是四筆部首,而“穉”則是13畫。

來源

《後穉》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主要用于尊稱婦女或女性,表達對其尊重和敬愛之情。

繁體

《後穉》的繁體字為「後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古時候的《後穉》字的寫法為「後稚」,意味着年幼的婦人之意。

例句

1. 她是這個家庭中的後穉,備受尊敬和寵愛。

2. 每年的女子節日,人們都會向尊貴的後穉們緻以敬意。

3. 她作為公司的董事之一,以聰明才智赢得了大家的尊稱為後穉。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賢後、貴後、寵後。

近義詞:夫人、夫君。

反義詞:奴婢、婢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