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茹柔吐剛的意思、茹柔吐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茹柔吐剛的解釋

欺軟怕硬;淩弱避強。語出《詩·大雅·烝民》:“柔則茹之,剛則吐之。”《晉書·元帝紀》:“當官軟弱,茹柔吐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茹柔吐剛”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rú róu tǔ gāng,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欺軟怕硬、畏強淩弱的性格或行為。

詳細解釋:

  1. 字面釋義

    • 茹:意為“吃”;柔:指柔軟之物;吐:即“吐出”;剛:指堅硬之物。字面可理解為“吞下軟的,吐出硬的”,引申為對弱者強硬、對強者退縮的态度。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詩經·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原句通過對比“柔”與“剛”的處理方式,批判了處事不公、趨利避害的行為。

  3. 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或定語,描述人的性格或行為模式。
    • 例句:梁啟超曾用此詞批判社會現象:“利用我茹柔吐剛之劣根性。”;宋代陸遊也提到:“茹柔吐剛,而能使天下治者,自古未之有也。”。
  4. 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欺軟怕硬、柔茹剛吐、畏強淩弱。
    • 反義詞:鋤強扶弱、剛正不阿。
  5. 延伸意義
    該成語不僅用于個人品行,也可引申至社會現象,如外交政策中的妥協退讓或恃強淩弱行為。

“茹柔吐剛”通過生動的比喻,揭示了人性中趨利避害的弱點,常用于批評缺乏原則、立場不堅定的行為。其經典出處和曆代文人的引用(如梁啟超、陸遊)進一步強化了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茹柔吐剛的意思

《茹柔吐剛》是形容一個人性格溫和柔順,但在面對困難或危險時能夠勇敢堅定地表現出剛強的一面。

拆分部首和筆畫

《茹柔吐剛》的四個字分别由“艸”、“月”、“口”、“力”四個部首組成,分别有9、4、3、2個筆畫組成。

來源

《茹柔吐剛》這個成語來源于《莊子·人間世》:“茹以不絕其身,柔以不斷其養。”後來演變為“茹柔吐剛”。意思是人們應該像茹和柔一樣溫和順從,但在面對困難或壓力時應該表現出堅強的一面。

繁體寫法

繁體字中,《茹柔吐剛》可以寫成《茹柔吐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茹柔吐剛》在古代可以寫成《茹柔吐剛》。

例句

他平時總是彬彬有禮,十分溫和,但在危機時刻,他展現了茹柔吐剛的一面。

組詞

茹然、柔情、吐露、剛直

近義詞

納柔含剛、承柔屈剛、含垢納污、溫柔剛毅

反義詞

唐突、橫行霸道、粗暴無理、蠻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