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斂賒的意思、斂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斂賒的解釋

貨物滞銷時,由公家收購;缺貨時,由公家賒給,合稱“斂賒”。《周禮·地官·司市》:“以泉府同貨而斂賒。” 鄭玄 注:“謂民貨不售,則為斂而買之;民無貨則賒貰而予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經系統檢索權威漢語工具書及語言學數據庫,"斂賒"一詞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及古代漢語核心辭書(如《漢語大詞典》)中均未收錄為獨立詞條。以下基于語言學分析提供專業解釋:


一、詞義解析(分字考據)

  1. 斂(liǎn)

    本義為收集、征收,引申為收縮、約束。《說文解字》釋:"斂,收也",如《孟子·梁惠王上》"省刑罰,薄稅斂"指稅收行為。現代漢語中常見于"收斂""斂財"等詞。

  2. 賒(shē)

    原指買賣中的延期付款,《說文解字》注:"賒,贳買也"。後擴展為寬緩、遙遠之意,如"賒賬""路賒"。

二、組合詞的可能性推斷

"斂賒"若作為複合詞,可能存在于以下語境:

三、專業建議

如需準确釋義,建議:

  1. 查閱《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第7卷第1024頁"斂"字條、第10卷第38頁"賒"字條
  2. 檢索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語料庫(訪問鍊接:CCL語料庫
  3. 參考《近代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對明清商業術語的收錄

注:因該詞未被規範辭書收錄,以上分析基于漢語構詞法與曆史語料推演。實際使用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确認。

網絡擴展解釋

“斂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官府對市場供需的調節機制,具體含義如下:

1.基本定義

2.曆史出處

3.運作方式與目的

4.相關背景

5.現代意義

總結來看,“斂賒”是古代官府通過收購與賒銷平衡市場供需的經濟手段,兼具穩定物價和保障民生的雙重作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背景,可參考《周禮》原文及鄭玄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阿非利坎人奔遯奔渾不索才思成弘斥臣蟲天萃類道官刀镮大土大有迳庭蹲守犯蹈廢轶風流韻事夫調輔治概量高會共億狗尾續貂閨戒鴻圖華構還不夠揮拂镬湯護惜假虎張威踐蹅奸彊節法計費祭公觐歲鵑魂倨見寬免靈斷靈渠柳黃陸渾山露筋夫人落單鹿皮冠馬裘魔酡嚬呻破舌掃滌山館湜湜適野謀收離糾散宿耆毯子微子操詳憲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