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穉的意思、后穉的详细解释
后穉的解释
谓日暮之时。《管子·形势》:“曙戒勿怠,后穉逢殃。”穉,一本作“ 稺 ”。 郭沫若 等集校:“‘稺’读为迟,迟,犹暮也……‘曙戒’与‘后迟’对举,谓旦明与日暮时也。”
词语分解
- 后的解释 后 (③后⑥後) ò 上古称君主:商之先后(先王)。 帝王的妻子:皇后。太后。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后窗户。后面。后学。后缀。后进。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后。后福。后期。 指次序
- 穉的解释 穉 ì 同“稚”。 笔画数:; 部首:禾;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后穉”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词典中较少收录。其含义需结合古籍用例和字义训诂进行解释,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
幼君;年幼的君主
- 释义核心:指年幼即位的帝王或君主。
- 字义拆解:
- 后:在古代汉语中,“后”常指君主、帝王,如“后羿”、“夏后氏”。《尔雅·释诂上》:“后,君也。”《说文解字·后部》:“后,继体君也。”指继承君位的君主。
- 穉 (zhì):通“稚”,意为幼小、年幼。《说文解字·禾部》:“穉,幼禾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凡幼之称。”后多写作“稚”。
- 组合释义:“后穉”即“年幼的君主”,强调君主即位时年龄尚小。
- 古籍例证:清代学者王引之在《经义述闻·尔雅中》考证“后”字时,引用了《尚书·召诰》中“有王虽小,元子哉”等句,并指出:“‘有王虽小’,谓王虽幼穉也。” 这里的“幼穉”即“幼稚”,指年幼的君主(周成王)。虽未直接使用“后穉”一词,但“后”(君主)与“穉”(年幼)的组合义已非常明确。后世学者在讨论类似语境时,会使用“后穉”或“幼主”来表达此意。
-
晚种或晚生的作物
- 释义核心:指播种或生长较晚的农作物。
- 字义拆解:
- 后:此处指时间较晚,与“先”相对。
- 穉 (zhì):本义即幼禾、晚种的禾苗。《说文解字·禾部》:“穉,幼禾也。”段玉裁注:“先种者曰‘稙’,后种者曰‘穉’。”《诗经·鲁颂·閟宫》“稙穉菽麦”毛传:“先种曰稙,后种曰穉。”
- 组合释义:“后穉”即“后种之幼禾”,泛指播种期较晚或生长季节靠后的农作物。
- 古籍关联:此义项直接来源于“穉”的本义及其在农事文献中的常用搭配(如“稙穉”),强调其相对于“先种”(稙)的时间概念。
“后穉”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其含义需追溯至古代文献和字书。其主要义项有二:一是指年幼的君主(幼主),由表示君主的“后”与表示年幼的“穉”(稚)组合而成;二是指晚种或晚生的农作物,源于“穉”字本义(幼禾、晚种之禾)与表示时间靠后的“后”的结合。理解该词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确指。
参考来源:
- 《说文解字》 (汉·许慎撰):提供了“后”作为“继体君”及“穉”作为“幼禾”的本义解释。
- 《尔雅》 (先秦典籍):提供了“后”训为“君”的早期依据。
- 《经义述闻》 (清·王引之撰):通过考证《尚书》等文献,间接阐明了“后”与“穉”(幼小)结合指代年幼君主的语义逻辑。
- 《毛诗故训传》 (汉·毛亨传):在解释《诗经》“稙穉菽麦”时,明确了“穉”为“后种”之义,是理解“后穉”指晚生作物的重要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后穉”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源于古代文献。根据搜索结果中的信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后穉”指日暮之时,即傍晚或黄昏时分。该词出自《管子·形势》中的“曙戒勿怠,后穉逢殃”,意为“清晨要警惕不懈怠,否则日暮时会遭遇灾祸”。
词源与结构
-
“穉”的解读:
- 在原文中,“穉”通“迟”(读作zhì),表示时间上的“晚”或“延迟”。
- 郭沫若等学者考证认为,“曙戒”与“后穉”对举,分别对应“清晨”与“日暮”的时间概念。
-
语境分析:
- 《管子》通过此句强调“未雨绸缪”的重要性,告诫人们需在清晨(曙戒)做好准备,避免拖延至日暮(后穉)时陷入困境。
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引用。其核心意义可引申为“拖延导致的不良后果”,与“亡羊补牢”等成语有相似警示作用。
若需进一步探讨《管子》原文的哲学内涵或相关词汇,建议参考权威古籍注释版本(如中华书局《管子校注》)以获取更精准的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盦生变昼草蚕命嘲叱晨霞出击蹈躐碉磡独吉反面无情棼橹分齐负非福寿无疆伏天拂膺感厉狗恶酒酸过场戏含铃子豪幸江东步兵脚根交赊交与辑穆浄域金石乐巨笔巨坊扣舷良鱼澧澧飂冽没的媚世娩出默存诺贝尔奖排媢排推澎胀频繁青风情火倾心穷絶却还仍接荣达塞维勒的理发师十月朝收殄水袋帑藏逃婚霆击望火楼逍摇觿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