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化碧的意思、化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化碧的解釋

鮮血化作碧玉。多用以稱頌忠臣志士。語本《莊子·外物》:“ 萇弘 死于 蜀 ,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捐軀裹革,壯士化碧形銷;矢節投繯,紅粉傷心淚盡。” 清 孟亮揆 《于忠肅墓》詩:“寃血九原應化碧,陰燐千載自沉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化碧”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忠烈精神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典故起源
    出自《莊子·外物》:周朝賢臣苌弘蒙冤被殺于蜀地,其血被藏于玉匣中,三年後化為碧玉。後世以“化碧”比喻忠臣志士為正義蒙冤犧牲,其精神不朽。

  2. 象征意義
    用于贊頌忠貞不屈的氣節,尤其形容忠烈之士蒙冤而死卻堅守正道,如清代詩句“寃血九原應化碧,陰燐千載自沉紅”。

  3. 文學應用
    常見于詩詞、碑銘等文體,表達對曆史人物的追思或對氣節的崇敬,如“壯士化碧形銷”“紅粉傷心淚盡”等句。

常見誤解澄清

使用場景

若需具體詩句或延伸典故,可參考《莊子》原文及清代相關詩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化碧的意思

《化碧》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使藍色變為綠色”,形容景物由藍色轉變為綠色,通常用來描述春天大地的新陳代謝和萬物複蘇。

拆分部首和筆畫

《化碧》由兩個字組成。其中,第一個字“化”是由“⺅”(人的旁)和“雲”(雲)組成,總共四筆。第二個字“碧”是由“石”和“立”組成,總共九筆。

來源

《化碧》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國語·周語中》一書中,原文是“春日之月,日盛則地化碧山光明畢矣。”意思是春天的陽光照射,地面由青色轉變為綠色,山光明亮。後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描述春天的景象。

繁體

繁體字“化碧”為“化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化碧”寫作“化綤”。

例句

春風吹拂,大地一片新綠,一種使人心曠神怡的感覺油然而生,仿佛整個世界都在化碧。

組詞

綻放、蔥茏、綠意盎然、返璞歸真

近義詞

綠意盎然、蔥茏欲滴

反義詞

藍天白雲、凜冽寒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