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度肅拜。拜不低頭,惟直身肅容而手至地為肅拜。《左傳·成公十六年》:“三肅使者而退。”《國語·晉語六》:“為使者故,敢三肅之。” 韋昭 注:“肅拜,下手至地。”
“三肅”是古代禮儀中的特定動作,指三度肅拜,主要用于正式場合表達敬意。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連續三次行肅拜禮。肅拜是古代九拜之一,行禮時身體直立,保持莊重儀态,雙手下垂至地,但無需低頭。這一動作強調對受禮者的尊重,常見于外交或重要儀式中。
動作規範與出處
延伸意義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引申為“多次嚴肅”,強調态度鄭重,但這一用法并非古籍原意,需結合語境區分。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交往,如接見使者、祭祀等莊重場合,體現禮制文化的嚴謹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禮儀細節,可參考《左傳》《國語》相關章節,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
《三肅》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對待工作或任務時非常認真、嚴謹和盡責的态度。
《三肅》由部首「示」和「肅」組成。
「示」是上部部首,表示「礻」,有關于祭祀和禮儀的意思。它也是一個獨立的漢字,讀音是「shi4」。
「肅」是下部部首,表示「端肅」,有關于莊嚴和嚴肅的意思。它也是一個獨立的漢字,讀音是「su4」。
《三肅》總共由13個筆畫構成。
《三肅》是一個現代漢字詞語,沒有特定的來源故事。它是根據「示」和「肅」兩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的。
在繁體字中,「三肅」的寫法為「三肅」,僅字形有所差異。
根據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三肅」的字形與現代寫法相同。
1. 他對待工作一直保持着三肅的精神。
2. 我們應該用三肅的态度對待學習。
三肅誠待、三肅自己、三肅教育、三肅工作
專注、認真、嚴謹
漫不經心、敷衍了事、馬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