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紅繖的意思、紅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紅繖的解釋

見“ 紅傘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紅繖(hóng sǎ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以下從字形、釋義、文化背景及現代使用角度進行專業解析:


一、字形與基本釋義

  1. 字形結構

    “紅繖”由“紅”(赤色)與“繖”(傘的異體字)構成。“繖”為形聲字,從糸(mì,表絲綢),散聲,本指以絲綢制成的傘蓋,後泛指傘具。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核心詞義

    指紅色的傘具,特指古代儀仗、慶典或宗教儀式中使用的紅色華蓋,象征尊貴與權威。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二、曆史文化内涵

  1. 禮儀與權力象征

    在封建禮制中,“紅繖”是帝王、高官儀仗的組成部分。例如宋代《宋史·儀衛志》記載,皇室出行需“執繖扇二十人”,其中紅繖代表最高等級。

    來源:《中國古代禮制研究》,中華書局,2005年。

  2. 宗教與民俗應用

    • 佛教儀式:寺廟佛像常罩紅繖,寓意庇護衆生(如敦煌壁畫中的“華蓋”形象)。
    • 民間婚俗:傳統婚禮中新娘以紅繖遮頭,既辟邪又象征喜慶。

      來源:《中國民俗文化大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三、現代使用與延伸

  1. 語言演變

    “繖”在現代漢語中多簡化為“傘”,但“紅繖”仍用于強調古典語境(如曆史文獻、傳統藝術)。

    來源:《漢字源流精解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2. 文化符號留存

    當代閩南、潮汕地區保留“新娘紅傘”習俗;影視劇中帝王儀仗亦常見紅繖道具,還原曆史場景。

    來源:《中國地方民俗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


四、權威文獻佐證

“繖,蓋也。從糸,散聲。今俗作傘。”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注)

“紅羅繖,宋代鹵簿中親王所用,以朱漆藤骨,覆以紅羅。”

——《中國曆代服飾制度研究》,黃金貴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


結語

“紅繖”作為融合實用性與象征性的文化符號,其釋義需結合文字學、曆史制度及民俗實踐綜合理解。現代語境中雖使用漸少,但仍是解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紅繖”的詞義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紅繖”讀作hóngsǎn,指古代高級官員出行時使用的紅色傘蓋儀仗,以羅、絹等材質制成。該詞也引申為形容花色嬌豔或代指嬌豔的花卉。

  2. 結構與用途

    • 字形結構為左右組合(“紅”與“繖”均為左右結構)。
    • 作為儀仗使用時,顔色等級分明:黃、紅為尊貴之色,藍色次之,常見于官員車駕或重要場合的儀仗隊列中。
  3. 其他引申義
    在文學語境中,“紅繖”可借代華麗顯赫的地位,或通過“花色嬌豔”的比喻,表達對美好事物的描繪。

  4. 相關成語
    與“紅”相關的成語包括“紅繩系足”(姻緣)、“紅衰翠減”(景物凋零)等,但未直接關聯“紅繖”的固定搭配。

若需進一步考證曆史細節或具體文獻用例,建議查閱權威詞典或古代典章制度類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備注匾毛步步進逼廁匽朝機坼裂窗帷純淨丹貞等號凋換丁是丁,卯是卯第三種人杜醖二月抗争惡事行千裡費講風邁瘋癱告密虢國夫人鎬京艱食盡絕機神糾剔羁役懇志孔昭亮敞鍊石補天吏曹離婦屢見不鮮毛腳鷄内房内堂侵惱棋肆祈子勸百諷一戎裝入室昇堂三山五嶽神檢伸直時範失怙食焄飾熊舒揚統貨脫氣托言問接沃頭鄉語枭視狼顧洗覈膝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