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室昇堂”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rù shì shēng táng,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本義與結構
該成語由“入室”和“昇堂”兩部分組成。古代建築中,“堂”為廳堂,“室”為内室,入門後需先經“堂”再入“室”。這裡的“昇”通“升”,意為登、進,因此字面可理解為“進入廳堂,再登入内室”。
比喻義
比喻人的學識或技藝達到高深境界,常用來贊揚人在某一領域造詣深厚,含褒義。例如形容學者對經典的精通,或藝術家技藝的爐火純青。
典故來源
源自《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孔子評價子路(仲由)的學問“已登堂但未入室”,後世由此引申出“升堂入室”表示學問的深淺層次,後演變為“入室昇堂”。
文獻記載
《孔子家語·弟子行》中提到,孔子教學有七十餘人“入室升堂”,進一步強化了該詞與儒家教育的關聯。
應用場景
多用于學術、藝術領域,強調成就的高度。例如:
近義與相關成語
“入室昇堂”通過古代建築的空間層次,生動比喻學問或技藝的進階過程。其核心在于強調對某一領域從基礎到精通的完整掌握,常用于正式褒獎語境。使用時需注意,“昇”與“升”通用,但現代多寫作“升堂入室”。
《入室昇堂》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通過刻苦學習而有所成就,能夠進入高位,享受尊榮。
《入室昇堂》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入”(ru)和“昇”(sheng),總共有14個筆畫。
《入室昇堂》這個成語出自《莊子·天下篇》:“且夫昇堂,莫不敬慎;莫敢不敬慎也。”其中“昇堂”原指上朝、進入宮廷,後來引申為得到升遷、提升的意思。
《入室昇堂》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入室昇堂》。
古時候《入室昇堂》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堂”字在古代常寫作“廠”。不過,基本意義沒有改變。
他通過多年的努力和學習,成功地入室昇堂,成為了公司的高級經理。
入門昇堂、昇堂入室。
豁達進取、大展宏圖。
混吃等死、碌碌無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