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指天地的精氣。《詩·鄘風·蝃蝀》“蝃蝀在東” 毛 傳:“蝃蝀,虹也。夫婦過禮,則虹氣盛。” 北魏 溫子昇 《舜廟碑》:“虹氣降靈, 姚墟 誕聖。” 唐 元稹 《出門行》:“兄上 荊山 巔,翻石辨虹氣。” 清 袁于令 《西樓記·俠概》:“呀,看星文耀日,虹氣幹雲,果是神物。”
“虹氣”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層含義:
傳統釋義(天地精氣)
最早源自《詩經·鄘風·蝃蝀》毛傳,指天地間的精華之氣,象征祥瑞。例如北魏溫子昇《舜廟碑》用“虹氣降靈”描述聖賢誕生時的天象異兆,清代袁于令《西樓記》則以“虹氣幹雲”形容寶物非凡()。
現代引申義(氣質描寫)
部分現代用法将“虹”與“氣”組合,形容人精神飽滿、氣質絢麗,如贊美容貌才華或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辨析:傳統文獻多采用“天地精氣”的本義,現代語境中的氣質描述屬于衍生用法,使用頻率相對較低。建議結合具體文本判斷詞義側重。
《虹氣》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虹氣的拆分部首為:虍(hū)和氣(qì)。其中,虍為左邊的部首,氣為右邊的部首。
虹氣的筆畫總共有10畫。虎部分有7畫,氣部分有3畫。
虹氣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有趣。在古代,人們常常使用祈雨法望能夠招來雨水,其中之一就是排列多種顔色的“虹氣石”(一種礦石),并且祈禱能夠迎來雨水善果。後來,這個礦石的名稱被用來形容彩色的光芒,從而引申為“虹氣”。
在繁體字中,虹氣的寫法為「虹氣」。
在古代,漢字“虹氣”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具體來說,有一種古時的字形為「虹矢」,但現代大多數場合下我們會使用「虹氣」這個寫法。
例句:
1. 雨後天空出現了一道美麗的虹氣。
2. 在那個地方,經常能看到五顔六色的虹氣。
組詞:虹霓、虹膜、虹彩、虹光。
近義詞:彩虹。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