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傳漏的意思、傳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傳漏的解釋

報時。古以壺漏計時,故稱。《漢書·佞倖傳·董賢》:“ 賢 傳漏在殿下,為人美麗自喜。” 顔師古 注:“傳漏,奏時刻。” 南朝 梁 陸倕 《新漏刻銘》:“屬傳漏之音,聽雞人之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傳漏(chuán lòu)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古代計時方式密切相關。以下從權威詞典及文獻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傳遞更漏時刻

    指古代宮廷或官府中專人負責通報夜間更次(時段)的行為。古人将夜間分為五更,通過漏壺(滴水計時器)确定時間,由值更者逐級上報時辰,稱為“傳漏”。

    例:《漢書·佞幸傳》:“(董賢)為郎,傳漏殿下。”

  2. 引申指報時或時間流逝

    後擴展為泛指時間傳遞或光陰推移的意象,帶有文言語境中的詩意色彩。

    例:宋代王安石《和祖擇之登紫微閣》詩:“宮樓唱罷雞人遠,門阙朝歸虎士閑。”


二、文化背景與計時制度

古代“漏刻”是重要計時工具,由漏壺和刻箭組成。專職人員(如“雞人”“更夫”)觀察水位刻度确定時辰,通過擊柝、擊鼓或口頭傳遞方式上報,形成一套完整的“更漏制度”。


三、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古代報時之稱。漏,漏壺,古代計時器。”

    參見: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版,第1卷,第1583頁。

  2. 《辭源》(修訂本)

    釋義:“傳達漏刻。古以漏壺計時,設專人報時。”

    參見: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第321頁。

  3. 漢典網

    解析:“‘傳漏’即傳遞更漏信號,屬古代宮廷職司,後亦用于詩文喻指時間。”

    來源:www.zdic.net/hans/傳漏


四、用例與延伸


“傳漏”一詞濃縮了中國古代計時文化的智慧,從具體職官行為升華為時間象征,體現了漢語詞彙深厚的曆史積澱。其釋義需結合典章制度與文學語境綜合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傳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計時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傳漏(chuán lòu)指古代通過漏壺(一種滴水計時的工具)報時的行為。例如《漢書·佞倖傳·董賢》記載:“賢傳漏在殿下”,顔師古注釋為“傳漏,奏時刻”。南朝陸倕的《新漏刻銘》也提到“屬傳漏之音,聽雞人之響”,進一步佐證了這一用法。

  2. 延伸解釋
    部分文獻(如)提到“傳漏”可引申為消息傳遞中的洩露或不穩定,但這一用法并非主流,且未見權威典籍直接引用,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或誤用。

  3. 字形與發音

    • 拼音:chuán lòu
    • 注音:ㄔㄨㄢˊ ㄌㄡˋ
    • 結構:“傳”為傳遞,“漏”指漏壺,合指通過漏壺傳遞時間信號。
  4. 文化背景
    古代漏壺計時需專人值守,根據水位刻度讀取時間并傳遞信息,因此“傳漏”不僅是技術行為,也反映了古代時間管理的制度。

若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書》《新漏刻銘》等原文,或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變換長冊扯篷拉縴馳管崇實骢馬打蹦兒燈炬凋衰頓次飛句費舌葑菲風流子敷佑滾滾滔滔海桑陵谷呵斥和門紅巾軍黃埔軍官學校瓠犀交牀浄色開坐口中蚤虱拉力狼竄老親老上累重寮民力克臨祚陋質綠營兵滿口之乎者也媚媚綿延不絕妙土腦子配對平窿前武七八成,七八成兒輕蓋七聲若明若暗如石投水如無其事砂磴語舍次慎守沈綴侍使食事衰當益壯土市無洞掘蟹夏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