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廥倉。《明史·侯震旸傳》:“然而廥庫已竭,其能赤手效 包胥 乎?”
“廥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儲存草料或糧食的倉庫。以下是詳細解釋:
讀音與結構
基本釋義
文獻出處
該詞可見于《明史·侯震旸傳》:“然而廥庫已竭,其能赤手效包胥乎?”,意指倉庫儲備耗盡,難以效仿古人救國。
其他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字形演變或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古籍解析。
廥庫(kuài kù)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儲存大量物品的倉庫。
廥庫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廣”和“庫”。其中,“廣”為左邊的部首,表示寬廣;“庫”為右邊的部首,代表倉庫。
廥的筆畫數為6畫,分别為橫畫、撇畫、捺畫、豎畫、撇畫和橫畫;庫的筆畫數為7畫,分别為豎畫、豎畫、撇畫、橫畫、橫畫、豎畫和撇畫。
廥庫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倉儲建築。在古代農耕社會中,農民需要儲存豐收的糧食和其他物品,因此建造了大型的倉庫。廥庫這個詞彙是形容這些大型倉庫的用語。
廥庫的繁體字為廥庫。
在古時候,廥庫的漢字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曆史上使用過的漢字寫法包括廥庫、澮庫、懳庫等。
1. 這座廥庫可以儲存數百噸的谷物。
2. 廥庫裡的物品整齊地擺放着。
3. 他們将廥庫重新修繕,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儲藏需求。
- 廥廉:指非常廉潔、吝啬。
- 庫房:指用來存儲物品的房間或建築。
- 建庫:指創建或建立倉庫。
- 倉庫:指儲存物品的大型建築。
- 供應站:指為提供物品而建立的地點或建築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