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合。《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傳》:“匪矯情而任荒,乃冥合而一往。”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明 唐順之 《海賊分道侵突疏》:“至於左右兩哨官兵,實由總督 胡宗憲 移 江 南之募,以應 江 北之急,先期發機,冥合符節。” 方立天 《魏晉南北朝佛教論叢·慧遠評傳》:“學佛成道的人,精神與法性本體相冥合,精神就轉化為佛的法身。”
“冥合”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
指人與人之間的默契或心靈相通。
暗合、自然契合,常見于哲學、宗教或文學語境。
“冥合”既可形容人際默契,亦可表達超脫現實的深層契合。其含義因語境而異,需結合具體文本或場景理解。
冥合(míng hé)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有以下幾個意思:
1. 神秘不可知的冥冥之中相遇或相合。比喻事物發生或相逢的契機不可預測。
2. 默默無聞地合作或契合。
3. 心靈或感情上的相互契合,形容兩個人之間的默契。
冥合的部首是冖,筆畫數為17畫。
冥合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易·系辭上》:“冥冥之中,人不可見廟。”在此引申為事物之間發生的契機不可知曉。繁體字為「冥合」。
在古代,冥合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例如,在《廣韻》中,它的字形是「明和」。而在《正字通》中,它的字形是「冥閤」或「冥闔」。隨着曆史的演變,現代漢字字形逐漸統一,「冥合」成為了常用的寫法。
1. 他們之間的冥合讓人難以理解,但卻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2. 事業的成功往往來自于幸運的冥合。
3. 我們之間的冥合是如此默契,彼此無需多言就能明白對方的想法。
冥合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如:冥思(míng sī)、合作(hé zuò)、合拍(hé pāi)等。
近義詞:契合、一緻、默契
反義詞:不和、不協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