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溫和雍容。 晉 陶潛 《聖賢群輔錄·八顧》:“天下和雍 郭林宗 。”
(2).猶和諧。 郭沫若 《蜀道奇》詩:“民族和雍載歌舞,塤箎協奏遍鄉都。”
(3).古代撤膳時所奏的和諧的音樂。 元 揭祐民 《澤6*民分靈祠樂歌》:“銅槃白雉血在中,淋漓酒肴薦和雍。”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和雍漢語 快速查詢。
“和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析,綜合多個權威來源信息如下:
溫和雍容
形容人的儀态或性格溫和大方、從容不迫。例如晉代陶潛《聖賢群輔錄》中用“天下和雍郭林宗”描述人物風範。
和諧
指人際關系或氛圍融洽無争,如郭沫若詩句“民族和雍載歌舞”即體現社會和諧的意境。
古代禮儀音樂
特指撤膳時演奏的和諧樂曲,如元代揭祐民詩中“淋漓酒肴薦和雍”即與此相關。
“雍”字本身有“和諧”“雍容”之義,如《禮記·大學》中“忠恕”思想與“和雍”的核心理念相通。需注意,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
《和雍》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們共同和諧、快樂的氛圍和景象。它包含了和睦的含義,表達了人們和樂融融、和諧相處的美好狀态。
《和雍》分解成兩個部首,其中“和”是指和氣、和諧的意思,部首為口,總共3個筆畫;“雍”是指光榮、莊重的意思,部首為隹,總共10個筆畫。
《和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易經》中的“和光同塵”和《詩經》中的“如兄如弟”的描述。繁體字“和”和“雍”都保留着漢字最早的形态,沒有太多變化。
古代的《和雍》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和”字在古代寫法中稍微簡化了一些;“雍”字則保留了隹部的形狀,與現代相似。
1. 親人之間的和雍相處讓人倍感溫暖。
2. 整個村子洋溢着和雍的氛圍。
和諧、和睦、和樂、和氣、和暢
融洽、友善、和睦
紛争、隔閡、不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