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温和雍容。 晋 陶潜 《圣贤群辅录·八顾》:“天下和雍 郭林宗 。”
(2).犹和谐。 郭沫若 《蜀道奇》诗:“民族和雍载歌舞,塤箎协奏遍乡都。”
(3).古代撤膳时所奏的和谐的音乐。 元 揭祐民 《泽6*民分灵祠乐歌》:“铜槃白雉血在中,淋漓酒肴荐和雍。”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和雍汉语 快速查询。
“和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不同角度解析,综合多个权威来源信息如下:
温和雍容
形容人的仪态或性格温和大方、从容不迫。例如晋代陶潜《圣贤群辅录》中用“天下和雍郭林宗”描述人物风范。
和谐
指人际关系或氛围融洽无争,如郭沫若诗句“民族和雍载歌舞”即体现社会和谐的意境。
古代礼仪音乐
特指撤膳时演奏的和谐乐曲,如元代揭祐民诗中“淋漓酒肴荐和雍”即与此相关。
“雍”字本身有“和谐”“雍容”之义,如《礼记·大学》中“忠恕”思想与“和雍”的核心理念相通。需注意,该词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于文学或历史研究领域。
《和雍》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共同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景象。它包含了和睦的含义,表达了人们和乐融融、和谐相处的美好状态。
《和雍》分解成两个部首,其中“和”是指和气、和谐的意思,部首为口,总共3个笔画;“雍”是指光荣、庄重的意思,部首为隹,总共10个笔画。
《和雍》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易经》中的“和光同尘”和《诗经》中的“如兄如弟”的描述。繁体字“和”和“雍”都保留着汉字最早的形态,没有太多变化。
古代的《和雍》汉字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和”字在古代写法中稍微简化了一些;“雍”字则保留了隹部的形状,与现代相似。
1. 亲人之间的和雍相处让人倍感温暖。
2. 整个村子洋溢着和雍的氛围。
和谐、和睦、和乐、和气、和畅
融洽、友善、和睦
纷争、隔阂、不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