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确切扼要。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史論序注,則師範於覈要。”
2.指要點,概要。 ********* 《中國國6*民6*黨黨綱草案》:“民族主義,包涵至廣,語其覈要,則凡民族結合而成國家,其意思行為,自由獨立,不受他民族壓抑幹涉。”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覈要漢語 快速查詢。
“覈要”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形和古籍用例兩方面解析。從構詞來看,“覈”為“核”的異體字,本義指果核,引申為查驗、考實,《說文解字》釋其“實也,考事而笮,邀遮其辭,得實曰覈”。“要”指綱要、關鍵,二字組合後形成動賓結構,表示“核實要點”或“查考核心内容”。
在具體使用中,“覈要”包含三重釋義:
該詞的現代應用主要集中于學術考證、公文批閱等場景,例如文獻校勘時“覈要辨訛”指核對原文關鍵處的準确性。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其詞義演變體現了古代“核驗—提煉—決策”的三層認知邏輯,具有從具體動作到抽象概括的詞義擴展特征。
“覈要”是一個漢語詞彙,現多寫作“核要”,有兩種核心含義:
确切扼要
指内容經過嚴謹考究、表述簡明扼要。例如南朝梁劉勰在《文心雕龍·定勢》中提到:“史論序注,則師範於覈要”(),強調史論類文章應效法這種精煉準确的風格。
要點、概要
指事物的核心内容或關鍵部分。如孫中山在《中國國民黨黨綱草案》中寫道:“語其覈要,則凡民族結合而成國家……”,此處“覈要”即指民族主義的核心主張()。
字詞分解
用法說明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強調嚴謹性的論述中。其異體字“核要”更為通用,兩者含義完全相同()。
闆門杯珓逼迩比倫波濤滾滾不即不離陳公博詞命大侯大頭腦大腕奠楹房露放屁發喪費出父執豪勁合脊後騎黃草角物瘠立進港康熙磕頭燒香苛止躶形緑燈凝蹇盤器鋪謀七老會輕笑骎尋球琳器秋宴日新月着上急上弦甚而至于升合生閑蜃浪師丈死利絲弦素食俗語素衷碳酸鈉天思童弱湍駛推食解衣脫鈎酴酥威重無素宵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