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确切扼要。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史論序注,則師範於覈要。”
2.指要點,概要。 ********* 《中國國6*民6*黨黨綱草案》:“民族主義,包涵至廣,語其覈要,則凡民族結合而成國家,其意思行為,自由獨立,不受他民族壓抑幹涉。”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覈要漢語 快速查詢。
“覈要”是一個漢語詞彙,現多寫作“核要”,有兩種核心含義:
确切扼要
指内容經過嚴謹考究、表述簡明扼要。例如南朝梁劉勰在《文心雕龍·定勢》中提到:“史論序注,則師範於覈要”(),強調史論類文章應效法這種精煉準确的風格。
要點、概要
指事物的核心内容或關鍵部分。如孫中山在《中國國民黨黨綱草案》中寫道:“語其覈要,則凡民族結合而成國家……”,此處“覈要”即指民族主義的核心主張()。
字詞分解
用法說明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強調嚴謹性的論述中。其異體字“核要”更為通用,兩者含義完全相同()。
覈要,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包含着諸多意思和用法。下面将分别介紹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覈要的左邊部首是覀,右邊部首是要。覀部表示“目”,要部則表示“需求”或“重要”。整體結構寓意着對重要事物的審視和欲求。
此詞共有14個筆畫,其中覀部含有3個筆畫,要部含有11個筆畫。
覈要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由戰國時期的篆書演變而來。其含義主要是指對事物進行梳理、核對、審核的意思。
覈要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覈要。
在古代,覈要的寫法稍有不同。覀部分為“目”,此部主要用于表示與目光、視覺有關的事物。要部寫作“襾”。整體寫法為「目襾」,是一種古代漢字的寫法形式。
1. 請對這份報告進行一次詳細的覈要,确保不留下任何錯誤。
2. 老師要求我們對課文進行覈要,以便更好地掌握重點知識。
組詞:覈查、覈正、覈辭、覈證、覈明、覈實。
近義詞:核查、審查、核對、審核。
反義詞:忽視、漏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