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童弱的意思、童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童弱的解釋

幼小稚弱者。 晉 陶潛 《酬劉柴桑》詩:“命室攜童弱,良日登遠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童弱”是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年齡與體态雙重特征。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童”指未成年的孩童,“弱”表示身體孱弱或未達壯年,合指代“年幼體弱之人”。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十九年》對鄭國災疫的記載:“民有夫婦皆童弱者,疫作而雙亡”,此處描述的是因身體未發育成熟而難以抵禦疾病侵襲的群體。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童”在甲骨文中象形為頭頂未生發之人,引申為未冠者(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弱”在金文中形似弓弦松弛,後轉指氣力不足(《說文解字注》)。二者結合形成的“童弱”,在秦漢文獻中多用于描述戰争難民或災荒中的特殊群體,如《後漢書·五行志》記載永初元年“郡國童弱流離,餓死者什四五”。

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降低,但在研究古代社會史的學術著作中仍具重要價值。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指出,“童弱”群體是考察古代人口結構、社會福利制度的關鍵研究對象,其生存狀态直接影響王朝賦稅政策與赈濟體系的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

“童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童弱(拼音:tóng ruò,注音:ㄊㄨㄥˊ ㄖㄨㄛˋ)指幼小稚弱者,即年幼且體弱或能力不足的人。


二、文學引用與用法

該詞常見于古代詩文,例如:

  1. 晉代陶淵明《酬劉柴桑》中寫道:“命室攜童弱,良日登遠遊”,描述攜帶年幼體弱者出遊的情景。
  2. 宋代陳著詩句“來翁攤紙要求詩,猶勝兒童弱弄嬉”,通過對比突出“童弱”的稚嫩特質。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童弱”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部分領域(如醫學)可能借用其字面含義,如“兒童弱視”,但需注意與古義的區分。


四、總結

“童弱”是複合詞,強調年幼與體弱/能力不足的雙重屬性,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詩文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邦墓巴西利亞避谷伯玉知非不可勝數潺湲承頭寵召穿取翠鵲大獃戴天履地調态鬥酒雙柑斷交二娥府闆拊股赴官膚瑣感應電動勢梗亮皓鸠壞微皇經華實相稱洄洑假大空蒹葭徼取交識祭豆井旟季世祭司長久假不歸啃骨頭口畫鱗次相比鈴醫鱗鬣林西遺址門勢牛轉草旁要瓶罄罍恥遷化晴翠秋丁裘绂驅蹇人五人六兒熱情濇脈石爛海枯首绖飼食銅墨屯宿小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