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俗語的意思、俗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俗語的解釋

[flok adage;common saying] 民間流傳的通俗語句。包括俚語、諺語及口頭常用的成語

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本為吏期不對。——《漢書·路溫郐傳》

詳細解釋

(1).民間流傳的說法。《史記·滑稽列傳》:“民人俗語曰‘即不為 河伯 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雲。”

(2).通俗流行并已定型的語句。《漢書·路溫舒傳》:“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老殘遊記》第十三回:“既是沒才的這們少,俗語説的好,‘物以稀為貴’,豈不是沒才的到成了寶貝了嗎?” 丁玲 《一九三一年春上海》之一:“那是因為‘主賢客來勤’。 蕭雲 幾乎說出這句俗語來。”

(3).方言土語。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濡水》:“ 濡水 ……西北入 難河 。‘濡’、‘難’聲相近, 狄 俗語訛耳。”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中》:“所以 晉 楚 方言、 齊 魯 俗語,六經諸子載之多矣。” 朱光潛 《藝文雜談·<但丁的“論俗語”>》:“他( 但丁 )所謂俗語,就是與教會所用的官方語言( 拉丁 )相對立的各國人民大衆所用的地方語言。”

(4).指當地的習慣稱呼。《紅樓夢》第五五回:“這廳上也有一處匾,題着‘補仁諭德’四字;家下俗語皆隻叫‘議事廳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俗語是漢語中由群衆創造并在口語中廣泛流傳的定型化通俗語句,具有口語性、通俗性和地域性特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定義與性質
    俗語是反映人民生活經驗和願望的定型語句,通常簡練形象,如“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它涵蓋俚語、諺語、慣用語等,但不同于書面成語或名言警句()。

  2. 特點

    • 通俗性:語言淺顯易懂,如“活到老學到老”()。
    • 定型化:結構固定,如“拔苗助長”不可隨意改動()。
    • 地域性:部分俗語帶有方言色彩,如四川俗語“不管白貓黑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
  3. 與相關概念的區别

    • 諺語:側重經驗總結(如“百星不如一月”),而俗語範圍更廣()。
    • 歇後語:結構為“引子+注解”,如“外甥打燈籠——照舅(舊)”,屬于俗語分支()。
  4. 示例與功能
    俗語常用于日常交流,增強表達生動性,如“畫地為牢”形容限制自由(),或“鞍不離馬背”比喻時刻警惕()。

若需更多俗語實例或分類解析,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俗語

俗語是指流傳于民間并廣泛應用的成語或慣用語。它通過簡單的語言表達出深刻的道理,常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交場合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俗語的拆分部首為亻(人),筆畫數為9。

來源

俗語的來源豐富多樣,包括民間故事、曆史典故、經典文學等。它們經過長期的流傳,逐漸形成并被廣泛應用。

繁體

俗語在繁體字中為「俗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俗語的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明顯的差異。

例句

1. 當你有困難時,不妨記住一句俗語:“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2. 經過實踐,我們找到了一條應對困境的俗語:“山不轉路轉。”

組詞

組詞中包括了俗語這個詞,如俗語集、俗語解釋、俗語故事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成語、諺語、格言等,它們與俗語在表達方式上有相似之處。

反義詞

反義詞指與俗語相反的詞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進行考慮。例如,如果俗語表達了樂觀向上的态度,那麼消極悲觀的詞語可以被視為其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