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面隨從的騎兵。 漢 王粲 《英雄記·呂布》:“ 布 以矛刺中 汜 , 汜 後騎遂前救 汜 , 汜 、 布 遂各兩罷。” 南朝 梁簡文帝 《傷離新體詩》:“前驅經禦宿,後騎歷河滣。” 唐 王勃 《春思賦》:“後騎猶分 長樂館 ,前旌已映 洛陽宮 。”
“後騎”是漢語詞彙,指後面隨從的騎兵,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後騎”由“後”(方位詞,指背面或後續)和“騎”(騎兵或騎馬的人)組成,合指隊伍後方跟隨的騎兵。
字義分解
該詞多用于古代軍事或出行場景的描寫,例如:
現代漢語中,“後騎”一詞較少單獨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古典文學或特定語境(如仿古描述)。需注意與“酒後騎車”等現代短語中的“騎”(動詞)區分。
《後騎》是一個獨立的詞語,表示在後面跟隨的騎馬者。
《後騎》這個詞包含兩個部首:刂和馬,分别表示刀和馬。它總共有12個筆畫。
《後騎》這個詞的繁體字形為「後騎」。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關于《後騎》,在古時候,通常使用的字形是「後騎」。
他是國王的後騎,每天陪伴在國王的身旁。
組詞:騎手、前騎、騎士、騎兵。
近義詞:後座、後從、隨從。
反義詞:先驅、前導、前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