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苛止的意思、苛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苛止的解釋

呵斥而禁阻。苛,通“ 訶 ”。《墨子·號令》:“民無符節,而擅入裡巷官府,吏三老守閭者失苛止,皆斷。” 畢沅 校注:“﹝失苛止,﹞言不苛止之。”《新唐書·王播傳》:“時禁屯列畿内者,出入屬鞬佩劍,姦人冒之以剽劫,又勳戚家馳獵近郊, 播 請一切苛止,盜賊不能隱,皆走出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苛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詳細解析

  1. 詞義演變
    “苛”在古漢語中通“訶”(诃),意為責備、斥責;“止”為阻止。組合後強調以嚴厲态度制止不當行為。例如《新唐書》中記載,王播曾通過“苛止”勳戚狩獵行為來遏制盜賊()。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權威者對違規行為的強硬管制,如古代官府對民間活動的禁阻,或上級對下屬的嚴格約束。


三、相關拓展


四、古籍例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文用例或現代延伸義,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苛止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苛止(kē zhǐ)是一個漢字詞語,是由兩個部首組成:⺖(艹)和⺊(止),共有10個筆畫。

來源、繁體和古時候漢字寫法

苛止起源于古代漢字,最早的寫法是“苛止”(kē zhǐ),表示對某人或某事物的批評、責備等。在繁體字中,苛止依然保留了原有的形狀和意義。

例句

1. 老師苛止了他們的懶惰行為。

2. 這個企業對員工工作的要求非常苛止。

組詞

1. 苛求:指對要求苛刻,要求過高。

2. 停止:指中斷或中止某種行為或活動。

3. 阻止:指通過某種手段使某種行為無法繼續進行。

近義詞

1. 批評:指對某人某事的不滿或錯誤之處提出指責。

2. 責備:指對某人某事的過失或錯誤進行譴責或批評。

3. 斥責:指對某人某事的過錯進行責怪或譴責。

反義詞

寬容:指對他人的錯誤或過失有所容忍或不計較。

寬厚:指待人處事時心胸寬廣,不計較小節。

寬恕:指對他人的過錯或傷害表示寬容和諒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